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8098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铜杆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步骤如下:投料:将回收的废杂铜加入熔铜炉内;熔炼:将废杂铜置于无芯中频感应炉中熔化成铜液;微合金化:将Cu‑RE中间合金加入熔炼炉中;连铸连轧:将铜液输送至连铸机,将其铸成铜锭,然后经连轧机轧成铜杆;出料:将轧出的铜杆表面涂蜡,然后再绕杆打包出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铜杆含氧量低,抗拉强度高,导电性能好,大大提升了铜杆的拉制性能,降低铜杆“拉制断线率”。同时,对废铜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杆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

2、铜杆是生产电线电缆、漆包线、电子线等铜线材的必需坯料,而铜线杆是电子、电气及通讯等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因铜及铜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及加工塑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等领域。随着世界电子电信高速稳定的发展,电线电缆、漆包线及电子线等行业对铜线材的需求也高速的增长,因而带动其上游产品铜线杆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3、低氧铜杆因具有纯度高、氧含量低、杂质少而备受市场青睐,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低氧铜杆的生产主要采用连铸连轧工艺,原料铜经过熔化、氧化、还原、出铜后,进入连铸连轧设备进行浇铸得到铜杆,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低氧铜杆普遍存在导电性差、抗拉强度低、容易断头的问题,给实际生产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采用投料、熔炼、微合金化、连铸连轧、出料的工艺路线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低氧铜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回收的废杂铜来源于废旧家电、废旧电机回收的废杂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酸洗采用混合酸液进行酸洗,其中,混合酸液按照质量百分比的组成为:50%的磷酸40%、4%的硝酸3%、20%的乙酸57%,碱洗采用碳酸钠溶液进行碱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熔化成铜液的温度为1100℃~1200℃,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回收的废杂铜来源于废旧家电、废旧电机回收的废杂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酸洗采用混合酸液进行酸洗,其中,混合酸液按照质量百分比的组成为:50%的磷酸40%、4%的硝酸3%、20%的乙酸57%,碱洗采用碳酸钠溶液进行碱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低氧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熔化成铜液的温度为1100℃~1200℃,时间为1~3h;覆盖的石墨鳞片的厚度为100~1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储著奇魏坤霞安旭龙汪丹丹刘祥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