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28061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极片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集流体层、负极层1、负极层2、电解质层;负极层1的厚度为30~50μm;负极层2的厚度为10~50μm且负极层2的厚度小于负极层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靠近集流体层侧制备较厚的负极层1,使用颗粒度更小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电解质,确保复合负极能有更高的致密度;靠近电解质层侧制备较薄的负极层2,使用颗粒度更大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电解质,使其具有更高的孔隙率;电解质层使用颗粒度较小的电解质,使其更好地嵌入负极层2的空隙中,从而得到致密度更高且负极层与电解质层界面接触更好的复合负极极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优秀的循环稳定性能,还有其低自放电和记忆效应弱等优点,成为了移动电子产品和电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环节。随着电池领域的研究日益更新,锂离子电池最高的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超过400wh/kg的能量密度。

2、但是,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仍然存在着易漏液、易发生燃烧等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更加安全的固态电池开始作为最有前途的新一代电池进入大众视野。而为了实现高性能的固态电池产品,开发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固体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关键。而随着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不断发展,其电极的高效性设计极大影响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解决固态电池极片高致密化难点,同时提高负极与电解质层界面的接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负极极片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集流体层、负极层1、负极层2、电解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层1的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A、电解质A、导电剂A、粘结剂A;所述负极层2的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B、电解质B、导电剂B、粘结剂B;所述电解质层的材料包括电解质C和粘结剂C;其中负极活性物质A和负极活性物质B的种类相同且粒径大小不同;电解质A、电解质B和电解质C的种类相同且粒径大小不同;导电剂A和导电剂B的种类相同且添加量不同;粘结剂A、粘结剂B和粘结剂C的种类相同且添加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负极极片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集流体层、负极层1、负极层2、电解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层1的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a、电解质a、导电剂a、粘结剂a;所述负极层2的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b、电解质b、导电剂b、粘结剂b;所述电解质层的材料包括电解质c和粘结剂c;其中负极活性物质a和负极活性物质b的种类相同且粒径大小不同;电解质a、电解质b和电解质c的种类相同且粒径大小不同;导电剂a和导电剂b的种类相同且添加量不同;粘结剂a、粘结剂b和粘结剂c的种类相同且添加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a与电解质a、导电剂a、粘结剂a的质量比为60~90:10~40:1~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b与电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军赵友童孙振罗明
申请(专利权)人:高能时代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