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提高的鞋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951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该鞋包括具有总体呈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鞋面包括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括含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中底包括减震元件,该减震元件还包括压缩中心,其基本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对准。该鞋可以具有位于鞋底中的枢纽,给使用者提供提高的效能。与中底相连的枢纽和减震元件的位置和结构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后跟弯曲轮廓、后跟元件、前脚元件和枢纽的生物力学作用可以进行动力学的结合以创造出整个行走过程中都具有较低的负载变化率的高弹性的减震系统,从而使穿着者具有自然的、“赤脚”般的步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神经肌肉疲劳效能有所提高的鞋。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种装置,其利用前脚部枢纽和/或一个或多个减震元件来提高鞋的使用效能。
技术介绍
传统的鞋具有容纳穿着者的脚的鞋面以及与鞋面相连的具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 鞋面具有容纳穿着者的脚趾和脚的前部以及容纳穿着者的包括脚后跟在内的脚后部的后 部。穿着者走路或者跑步时,其身体负载主要落在穿着者每只脚的两个分离的部位。具体 地说,当穿着者走路或者跑步时,穿着者的一条腿连同他/她的第一只脚向前迈进,一旦鞋 的外底同地面接触,第一只脚的脚后跟就会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或负载,这种力的中心通常 产生于穿着者的第一只脚的脚后根的中心。第一只脚的后部施加的力的中心可以看作后负 载中心。当腿从该在前的位置移动到躯干下面和躯干后面的位置时,从第一只脚的脚后跟 施加的力或负载将会减少并转移到第一只脚的前部。该负载然后将转移到着地的前部中 心。第一只脚的前部有一个前负载中心。该前负载中心总体上从脚掌中心向脚外部沿着一 条基本与脚趾平行的路径线延伸。穿鞋行走、跑步和进行其它长时间和/或长距离的活动能够引起穿着者的疲劳, 至少包括脚、腿和躯干的至少为肌肉、肌腱、韧带和软骨的疲劳。这种疲劳能够由几种因素 引起,例如由于传统鞋料的负载变化率的改变或者“降到最低点”所引起的冲击力。最近关于跑步力学的研究(见Benno M. Nigg博士的“Impact Forces inRunning,1997)表明跑步期间经受的冲击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都不是引起跑步疲劳或 受伤的主要原因。跑步中的有害因素是被称为“肌肉调整”的生理应对机制。肌肉调整是 对在最初行进阶段身体经受的冲击力急剧上升的身体反应。当冲击力快速上升时,穿着目 前的跑鞋行进期间,身体大的肌肉群即刻绷紧以防止身体的软组织、大的肌肉群和内脏由 于迅速上升的冲击力而引起的震动或震荡。肌肉调整效果依据每个跑步者的生理和行为特 征而不同。肌肉调整是局部神经肌肉疲劳的根源。影响肌肉调整的因素至少包括步幅、强度、 心血管的健康水平、体质指数、体重、疲劳状况以及组织含水状况。肌肉调整效应经常相当 显著,会导致疲劳累积和耐力减少。这样的步幅力量也是造成应力性骨折的主要因素。因 此,使穿着者的肌肉调整和神经肌肉疲劳最小化的鞋是较佳的。但是,已有的鞋不能以应对 冲击力的方式使肌肉调整最小化。已经采用一些补救措施来试图减少疲劳。1989年11月21日颁布的、授予Crowley的第4,881,329号美国专利涉及一种具 有能量储存弹性体的运动鞋。Crowley披露了一种设置在鞋的中底后跟部的弹性体。该后跟为传统形状。弹性体上面和下面所用的中底材料减少了弹性体的效力。另外,把弹性体元件的位置限定在横放于中底会引起稳定性问题。2001年9月4日颁布的授予Krafsur等的US 6,282,814B1号专利涉及一种弹性 加垫鞋。Krafsur等披露了一种鞋跟组件,其具有设置在组件的后跟空虚部的第一弹性体, 以及设置在组件脚掌部的空虚部的第二弹性体。该空虚部在中底中。该弹性体为“波浪”形 弹性体,由金属制成,这使得鞋变的沉重而不灵活,因此降低了鞋的效能。1990年3月27日颁布的授予Lindh等的第4,910,884号美国专利涉及一种整合 了弹性装置的鞋底。Lindh等披露了一种上侧具有空穴的鞋底。两个椭圆形的弹性体被整 个安置在空穴内,紧贴空穴但可活动。一个柔韧的连接件装在这些弹性体上面。该连接件 是厚度均勻的片簧,具有一个与空穴的平面轮廓一致的平面轮廓,使得它自由地但是紧密 地装设于鞋底的空穴中。这种设置至少具有Crowley专利的不足,另外由于这些弹性体没 有和传统形状的鞋底整合在一起,可能造成使用者的脚意外扭伤,加工也困难,而且使得该 鞋缺少整体(一体)感。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和其它问题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鞋,包括一个具有总体上水平底壁的鞋面,该底 壁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下表面,其中该鞋面包括一个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一个 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含具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该中底包含总体为长形 的减震元件,其至少一部分与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下表面相连。该减震元件具有压缩中心, 该压缩中心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鞋包括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包括上表面和 下表面。鞋面包括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括 含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中底包括总体上呈长形并具有一压缩中心的减震元件,该压缩中 心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减震元件还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 端的第一上减震臂,以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下减震臂,各第一和第二减震臂的各 第一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减震元件,并形成第一和第二侧以及它们之间的中心减 震区域。中心减震区域至少部分地填充了低密度泡沫。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鞋包括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包括上表面和 下表面。鞋面包括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括 含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中底包括总体上呈长形且具有压缩中心的减震元件,该压缩中心 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减震元件还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 一和第二侧中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总体上向内凹入的形状,其朝向从俯视角度看纵向 将鞋平分的直线。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鞋包括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包括上表面和 下表面。鞋面包括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括 含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中底包括总体上呈长形并具有压缩中心的减震元件,该压缩中心 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并且该总体上的长形具有平坦的上部 区域。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鞋包括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包括上表面和 下表面。鞋面包括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括 含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中底包括减震元件,该减震元件总体上呈长形,包括压缩中心,具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上减震臂以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下减震臂。各第一和第 二减震臂的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减震元件,并形成第一和第二侧以及它们 之间的中心减震区域。该压缩中心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下 减震臂具有向下的凸起区域,其横越第一和第二侧间距离的至少一段。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鞋包括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包括上表面和 下表面。鞋面包括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该鞋还包括 含有中底和外底的鞋底。中底包括减震元件,该减震元件总体呈长形,包括压缩中心,具有 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上减震臂以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下减震臂。各第一和第二 减震臂的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在一起形成减震元件,并形成第一和第二侧以及它们之 间的中心减震区域。该压缩中心与鞋面的第一和第二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减震 元件还包括多条纤维和一纤维密度。邻近第一和第二侧的至少一侧的纤维密度比减震元件 的至少另一位置的纤维密度高。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鞋包括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包括:一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下表面,其中该鞋面包括一个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一个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一包括有一中底和一外底的鞋底,该中底包括一复合减震元件,该复合减震元件由相对于临近的中底材料来说滞后性充分低的材料构成,并具有一总体上椭圆的形状,其由总体上凸起的上减震臂和一总体上凹陷的下减震臂界定,该复合减震元件有一压缩中心,其中该压缩中心与鞋面的前、后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该复合减震元件充分延伸穿过贴近该减震元件的中底的一段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4-6-7 10/862,638一种鞋,包括一具有总体上水平的底壁的鞋面,该底壁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下表面,其中该鞋面包括一个具有前负载中心的前部区域和一个具有后负载中心的后部区域;一包括有一中底和一外底的鞋底,该中底包括一复合减震元件,该复合减震元件由相对于临近的中底材料来说滞后性充分低的材料构成,并具有一总体上椭圆的形状,其由总体上凸起的上减震臂和一总体上凹陷的下减震臂界定,该复合减震元件有一压缩中心,其中该压缩中心与鞋面的前、后负载中心的至少一个基本对准,该复合减震元件充分延伸穿过贴近该减震元件的中底的一段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中底和外底贴近所述的复合减震元件的 部分共同包括了多层和材料,其中该多层和材料被构造得贴近所述的复合减震元件以实现 在使用者一次行进过程中的零或低负载变化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外底在至少在贴近复合减震元件的部分 被连接到中底的复合减震元件的底部外表面,以降低负载变化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鞋面的底壁下表面被连接到该复合减震元 件的上减震臂,以降低负载变化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上减震臂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并且 所述的下减震臂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各第一和第二减震臂的各第一和第二端分别连接 在一起形成复合减震元件,并形成敞开的第一和第二侧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中空的中心减震 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复合减震元件至少部分填充了泡沫以封 闭第一和第二侧用于阻止碎片进入第一和第二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中空的中心减震区域至少部分填充了泡沫。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鞋底包括延伸鞋底的横宽、总体垂直的 一枢纽槽缝,该枢纽槽缝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枢纽槽缝从鞋底的底部表面延伸通过 鞋底垂直部分的至少百分之二十,其中,从仰视角度看,枢纽槽缝的水平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设置在前负载中心和后负载中心间的中点和前负载中心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鞋底包括延伸了鞋底横宽的可张开的豁 口,该可张开的豁口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并且沿着总体沿接压缩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上表面的路径从鞋底的底部表面开始延伸,在垂直方向上至少通过了鞋底的百分之十,其 中,从仰视角度看,可张开的豁口的水平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前负载中心和后负载中 心间的中点和前负载中心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鞋底包括延伸了鞋底横宽的可张开的 豁口,该可张开的豁口具有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并且沿着一条从鞋底的底部表面开始的 路径延伸,在垂直方向上至少通过了鞋底的百分之十,其中,从仰视角度看,可张开的豁口 的水平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前负载中心和后负载中心间的中点和前负载中心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鞋底包括延伸了鞋底横宽的可张开的 豁口,该可张开的豁口具有一水平部分和一垂直部分,并且沿着一条总体上沿接复合减震 元件一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路径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复合减震元件至少部分填充了泡沫以 阻止碎片进入复合减震元件的内部空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其中所述的复合减震元件包括多个泡沫区域,每一 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莱恩R哈恩
申请(专利权)人:能量管理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