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7859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造粒系统,包括桨叶干燥机、造粒塔、筛分装置、第一尾气吸收装置;桨叶干燥机的出料口和造粒塔的进料口通过管路连通,造粒塔的出料口与筛分装置通过管路连通,桨叶干燥机的排气口与第一尾气吸收装置通过管路连通。本技术的造粒系统,对湿固体如长链二元酸进行干燥、熔融、造粒的连续化操作,尤其使用桨叶干燥机替换传统的釜式熔融设备,能将长链二元酸干燥、熔融集成为一体,使湿固体在一个设备中完成干燥和熔融,能够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省了传统的粉体物料输送、储存等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造粒系统设置的筛分装置对造粒的颗粒进行筛分,能获得粒径分布均匀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造粒,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造粒系统


技术介绍

1、长链二元酸是合成香料、尼龙工程塑料、热熔胶、树脂、耐寒性增塑剂、医药和农药等的重要原料,其结构式为hooc(ch2)ncooh,其中n为大于7的整数。

2、生物法制备长链二元酸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发酵液需要经过多次膜过滤、脱色去除发酵微生物的细胞组织、蛋白、色素等杂质,然后使长链二元酸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再经离心或过滤分离、干燥形成粉末状的长链二元酸固体产品。由于结晶所形成的粉末较细,在操作不当时容易形成尘爆,特别是在配重、加填和搅拌过程中会造成粉末飞扬。不但污染环境,恶化劳动条件,而且流失产品,造成浪费。通过对长链二元酸产品进行造粒可以获得不同粒度的颗粒状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目前的长链二元酸造粒均采用熔融釜进行批次造粒,具体为将含水量≤0.5%的长链二元酸粉体成品物料输送至熔融釜熔融后,再输送到造粒系统喷造。目前的造粒方式要求处理原料需是长链二元酸合格成品,对含水量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等待上游干燥工段形成一定量的干燥品后,再进行熔融造粒,该种批次处理的方式设备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干燥机(1)、造粒塔(2)、筛分装置(3)、第一尾气吸收装置(4);所述桨叶干燥机(1)的出料口和所述造粒塔(2)的进料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造粒塔(2)的出料口与所述筛分装置(3)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桨叶干燥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尾气吸收装置(4)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筛分装置(3)筛分后,获得粒径为15-45目的固体颗粒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筛分装置(3)筛分后,粒径不在15-45目的固体颗粒通过粉体输送设备输送至桨叶干燥机(1)的进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桨叶干燥机(1)、造粒塔(2)、筛分装置(3)、第一尾气吸收装置(4);所述桨叶干燥机(1)的出料口和所述造粒塔(2)的进料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造粒塔(2)的出料口与所述筛分装置(3)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桨叶干燥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尾气吸收装置(4)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筛分装置(3)筛分后,获得粒径为15-45目的固体颗粒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经过筛分装置(3)筛分后,粒径不在15-45目的固体颗粒通过粉体输送设备输送至桨叶干燥机(1)的进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尾气吸收装置(4)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除尘装置(41)、第一喷淋塔(42)和第一引风装置(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来刘贵彬万青华刘修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