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段场线路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768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铁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段场线路结构及施工方法,段场结构包括配线段和段场库段,配线段与段场库段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配线段、段场库段及过渡段均可以是直线状或曲线状,还包括为直线状的道岔段,段场库段包括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段场库一层和设置在段场库一层正上方的段场库二层;配线段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两条外侧线以及设置在两条外侧线之间的两条内侧线,两条内侧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连接,外侧线与内侧线之间通过单渡线连接,两条内侧线往正线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出段场线和入段场线,外侧线远离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有折返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大幅缩减段场用地占用面积,减少房屋拆迁面积和土石方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建设,特别是涉及一种段场线路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线路建设和运营中,段场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段场分为车辆段和停车场,是列车停放和运维的重要场地。然而,段场选址需要大范围的用地面积,可选做段场的用地一般为房屋密集的居民区或工业区,或者地势高差大的山丘,导致拆迁量和土石方量大,加重了段场施工的难度和工程代价。另外传统段场选址是一大块直线段的长方形,不能灵活避免建构筑物和地形高差,导致拆迁量和土石方量大。后续随着城市的发展,可用地会越来越紧张,段场选址会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如何缩减段场选址用地面积,灵活适应现状、规划和地形情况,降低段场施工难度和工程代价,对段场的落地、可实施性和节省投资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段场线路结构及施工方法,在不降低段场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大幅缩减段场用地占用面积,减少房屋拆迁面积和土石方量,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投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线段和段场库段,所述配线段与所述段场库段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配线段、所述段场库段及所述过渡段均可以是直线状或曲线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过渡段及所述段场库段的道岔段,所述道岔段为直线状,所述段场库段包括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段场库一层和设置在所述段场库一层正上方的段场库二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段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两条外侧线以及设置在两条所述外侧线之间的两条内侧线,两条所述内侧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连接,所述外侧线与所述内侧线之间通过单渡线连接,两条所述内侧线往正线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出段场线和入段场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线段和段场库段,所述配线段与所述段场库段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配线段、所述段场库段及所述过渡段均可以是直线状或曲线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过渡段及所述段场库段的道岔段,所述道岔段为直线状,所述段场库段包括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段场库一层和设置在所述段场库一层正上方的段场库二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段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两条外侧线以及设置在两条所述外侧线之间的两条内侧线,两条所述内侧线之间通过交叉渡线连接,所述外侧线与所述内侧线之间通过单渡线连接,两条所述内侧线往正线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出段场线和入段场线,所述外侧线远离所述过渡段的一端连接有折返线和车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内侧线之间的间距为4.5~5.5米,所述外侧线与所述内侧线之间的间距为6.5~7.5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包括第一外设计线和第二外设计线,所述第一外设计线和所述第二外设计线之间设有第一内设计线和第二内设计线,所述第一内设计线及所述第二内设计线连接所述段场库二层,所述第一外设计线及所述第二外设计线连接所述段场库一层,所述第一外设计线及所述第二外设计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外侧线,所述第一内设计线及所述第二内设计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内侧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段场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设计线和第二内设计线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一变坡点和第二变坡点,且所述第一变坡点靠近所述配线段,且所述第一变坡点及所述第二变坡点均设置在平坡导线端点上,所述第一变坡点及所述第二变坡点处均设有竖曲线,所述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碧能廖景吴嘉翟利华张晓光邹江源滕显飞陈芃睿孙奇妙曾国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