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文凯专利>正文

一种静电吸附抓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736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36
一种静电吸附抓手装置,涉及静电吸附领域,结构包括:平台拉杆、防护外壳、控制模块、离子束高压电源、接线端支架、弹性钢丝、柔性电介质薄膜;所述控制模块固定于离子束高压电源上方,且控制模块、离子束高压电源均在防护外壳内部,所述接线端支架固定在防护外壳上沿,支架两端可上下摆动,接线端支架一端连接平台拉杆,另一端连接钢丝,每片柔性电介质薄膜与离子束高压电源相连接且柔性电介质薄膜的尾端有弹性钢丝,钢丝的另一端与顶部的接线端支架相连接。该装置通过控制拉伸弹性钢丝带动电介质薄膜来完成对不规则物体抓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静电吸附抓手装置结构简单,仅需要一个高压电源便可以完成吸附任务,其体积小、造价低,普适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吸附,具体涉及一种静电吸附抓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柔性电子器件具备柔软性、可拉伸性、顺形性等特点,填补了传统硬质电路的局限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它可用于要求多功能和良好适应性的各种动态和复杂条件。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具有较高柔顺性和拉伸性的软材料作为衬底;其次是具有一定延展性的柔性导电材料作为柔性电路。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场景,大量功能组件被集成并封装到可拉伸柔软的电子设备中,用于监控和获取信号。将柔性电路通过软材料进行封装后,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柔顺性,在医疗健康、人机交互、虚拟现实(vr)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2、且在现有的技术中,传统的静电吸附装置虽能实现吸附功能,但是存在充电时间过长、电介质薄膜易击穿、降压之后还有部分吸附力存在等问题,对于满足工业生产来说还远远不够。

3、比如,公开号为cn20211079496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贴合物体表面的模块化静电吸附抓手,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贴合物体表面的模块化静电吸附抓手,包括箱体、伸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吸附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拉杆(1)、防护外壳(3)、控制模块(6)、离子束高压电源(7)、接线端支架(2)、弹性钢丝(4)、柔性电介质薄膜(5);所述控制模块(6)固定于离子束高压电源(7)上方,且控制模块(6)、离子束高压电源(7)均在防护外壳(3)内部,所述接线端支架(2)固定在防护外壳(3)上沿,支架两端可上下摆动,接线端支架(2)一端连接平台拉杆,另一端连接钢丝(4),每片柔性电介质薄膜(5)与离子束高压电源(7)相连接且柔性电介质薄膜(5)的尾端有弹性钢丝(4),钢丝的另一端与顶部的接线端支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吸附抓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吸附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拉杆(1)、防护外壳(3)、控制模块(6)、离子束高压电源(7)、接线端支架(2)、弹性钢丝(4)、柔性电介质薄膜(5);所述控制模块(6)固定于离子束高压电源(7)上方,且控制模块(6)、离子束高压电源(7)均在防护外壳(3)内部,所述接线端支架(2)固定在防护外壳(3)上沿,支架两端可上下摆动,接线端支架(2)一端连接平台拉杆,另一端连接钢丝(4),每片柔性电介质薄膜(5)与离子束高压电源(7)相连接且柔性电介质薄膜(5)的尾端有弹性钢丝(4),钢丝的另一端与顶部的接线端支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吸附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介质薄膜(5)头部与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文凯石雲雲赵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郝文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