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风险预估,具体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现有通过智能系统控制的列车上,其行驶过程大多是利用系统自动工作进行控制的,只有在危险或制动等情况下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而为了避免驾驶员走神,通常会增加驾驶员检测装置,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及时的达到提醒的目的。
2、现有专利cn107126224a一种基于kinect的轨道列车驾驶员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方法与系统,公开了利用传感器实现对列车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监测和预警的技术方案,然而现有技术只能利用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因此保证系统稳定、准确运行的基础在于能够准确的采集驾驶员的信息。
3、且现有的系统只能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单一的风险预判,如当监测到列车行驶数据偏差较大时,会判定高风险,当监测驾驶员状态不对时,也会判定高风险,但现有技术缺少综合判定,因此存在一种情况,即列车行驶风险和驾驶员状态风险都靠近预警数时,由于并未超过风险阈值,因此不会报警,但此时列车的行驶处于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因此一旦出现风险,可能列车和驾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2.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设置有机体检测模块和驾驶员检测模块,机体检测模块和驾驶员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信息数据并进行单独分析得出风险率,系统还设置有根据单独风险率分析得出分析系数的分析模块,分析模块输出风险系数并计算得出综合风险率,系统还设置有针对单独风险率和综合风险率的预警模块,所述驾驶员检测模块包括对驾驶员进行身份、骨骼和姿态进行检测的扫描单元和对驾驶员进行身体状态信息采集的传感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2.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设置有机体检测模块和驾驶员检测模块,机体检测模块和驾驶员检测模块用于采集信息数据并进行单独分析得出风险率,系统还设置有根据单独风险率分析得出分析系数的分析模块,分析模块输出风险系数并计算得出综合风险率,系统还设置有针对单独风险率和综合风险率的预警模块,所述驾驶员检测模块包括对驾驶员进行身份、骨骼和姿态进行检测的扫描单元和对驾驶员进行身体状态信息采集的传感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2)的上端内腔设置为升降内腔(3),升降内腔(3)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盖(4),所述传感压板(5)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杆(22),升降杆(22)的中间段滑动贯穿限位盖(4),升降杆(22)的下端设置有贴合升降内腔(3)的第二活塞(15),第二活塞(15)的下端内腔连通固定半环(1)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半环(1)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内腔,一对卡箍(7)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滑动贴合弧形内腔的第一活塞(8),弧形内腔的上端端口位置设置有挡环(6),弧形内腔靠近安装箱(2)内腔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挡块(23),第一活塞(8)位于挡环(6)和挡块(23)之间,一对卡箍(7)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端板(9),一对端板(9)相对的一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磁极相反的磁块(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2)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压合在限位盖(4)与传感压板(5)之间,第二活塞(15)的下端设置有延伸至安装箱(2)外侧的压杆(13),所述卡板(19)的外径大于压杆(13)的外径,卡板(19)固定在压杆(13)的下端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驾驶员接管风险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14)的上端设置有宽度等于卡板(19)外径的开口槽(28),折叠管(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宗莹,彭勇,王文斌,邓涵文,苏璇,范超杰,袁张付,曾玮,王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