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启坤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6667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1 00:32
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航空发动机工作时,低温压缩空气流入发动机的内部并沿着低压轴周围的空腔向后流动,然后经过高压涡轮前轴上的气孔流到内冷却气路,再经过高压压气机出口处的管道,流到燃烧室外机闸外面的气流通道,再向后流到航空发动机的后面;从燃烧室引来的二股气流经过外冷却气路时,通过波纹形导热筒将热量传导到内冷却气路中的低温气流,二股气流降温后,流进高压涡轮盘前的集气室,作为高压涡轮盘前表面和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的冷却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重量小,二股气流降温显著,可大幅提升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和高压涡轮盘的冷却效果,故可相应提高涡轮前温度,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航空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1、要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可通过提高涡轮前温度来实现。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对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和高压涡轮盘进行冷却,即可提高涡轮前温度。目前很多航空发动机所采用的冷却方法,是将二股气流通过预旋喷嘴降低温度后,作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和高压涡轮盘的冷却空气,但此方法对二股气流降温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目的在于,用温度较低的低压气流给二股气流降温,用降温后的二股气流对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和高压涡轮盘进行冷却,以提升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和高压涡轮盘的冷却效果,以便相应提高涡轮前温度,从而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力。

2、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包括内冷却气路、外冷却气路、波纹形导热筒、隔热装置,所述内冷却气路和外冷却气路之间设置有所述波纹形导热筒,所述外冷却气路和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热装置,所述航空发动机的低压压气机转子后面的中介机闸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冷却气路(3)、外冷却气路(10)、波纹形导热筒(23)、隔热装置,所述内冷却气路(3)和外冷却气路(10)之间设置有所述波纹形导热筒(23),所述外冷却气路(10)和航空发动机(30)的燃烧室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热装置,所述航空发动机(30)的低压压气机转子(31)后面的中介机闸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通到内部低压轴(20)周围的空间,所述空间经过设置在高压涡轮前轴(22)上的多个第二气孔(2)和内冷却气路(3)的一端相通,所述内冷却气路(3)的另一端经过设置于高压压气机出口(32)处的多条管道,再经过燃烧室外机闸(17)外面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冷却气路(3)、外冷却气路(10)、波纹形导热筒(23)、隔热装置,所述内冷却气路(3)和外冷却气路(10)之间设置有所述波纹形导热筒(23),所述外冷却气路(10)和航空发动机(30)的燃烧室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热装置,所述航空发动机(30)的低压压气机转子(31)后面的中介机闸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通到内部低压轴(20)周围的空间,所述空间经过设置在高压涡轮前轴(22)上的多个第二气孔(2)和内冷却气路(3)的一端相通,所述内冷却气路(3)的另一端经过设置于高压压气机出口(32)处的多条管道,再经过燃烧室外机闸(17)外面的气流通道通到航空发动机(30)的后面;所述外冷却气路(10)向前通到所述航空发动机(30)的燃烧室,所述外冷却气路(10)向后通到高压涡轮盘(14)前的集气室,再经过冷却气道通到高压涡轮转子叶片(16)的冷却空气引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高压压气机出口(32)处的所述管道,其横截面为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高压压气机出口(32)处的多条所述管道环绕所述航空发动机(30)的轴心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航空发动机推力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启坤
申请(专利权)人:滕启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