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隔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551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43
本技术是指一种真空隔音装置,其包括降噪外壳、密封组件、封堵头、设置于降噪外壳内的降噪内壳、设置于降噪内壳内的柱状支撑件、螺旋设置于柱状支撑件上的螺旋导流片、真空腔、气体流道、设置于降噪外壳上的真空抽气口、设置于降噪内壳上的进气管及设置于降噪内壳上的出气管;所述真空抽气口与真空腔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突伸至降噪外壳外;所述封堵头用于对真空抽气口进行封堵。气体内所携带的噪音的声波向真空腔内扩散时,会被真空腔内的真空环境有效阻挡,从而对气体所携带的噪音进行充分降噪。螺旋导流片延长了气体在气体流道内流动的时间,有利于气体内的噪音充分地扩散至真空腔内进行降噪,降噪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隔音降噪设备,尤其是指一种真空隔音装置


技术介绍

1、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按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气体捕集泵和气体传输泵。现有的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往往需要搭配消音器来使用。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454930.x、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出气孔消音装置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包括与出气孔连接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排气端,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内固定座,所述内固定座上设有罩设排气端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形成一连通排气端的消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连通消音腔与外界的多个排气孔,所述消音腔内设有第一消音层。此专利申请中的结构复杂,消音棉的使用使得消音器的内壁容易藏污纳垢,消音棉的消音效果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逐渐降低并失效,因此需要频繁更换消音棉,生产成本高,更换步骤繁琐。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噪外壳(1)、密封组件(3)、封堵头(4)、设置于降噪外壳(1)内的降噪内壳(2)、设置于降噪内壳(2)内的柱状支撑件(5)、螺旋设置于柱状支撑件(5)上的螺旋导流片(6)、由降噪内壳(2)的外侧壁和降噪外壳(1)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真空腔(7)、由降噪内壳(2)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气体流道(8)、设置于降噪外壳(1)上的真空抽气口(9)、设置于降噪内壳(2)上的进气管(10)及设置于降噪内壳(2)上的出气管(11);所述真空抽气口(9)与真空腔(7)连通;所述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分别突伸至降噪外壳(1)外,所述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噪外壳(1)、密封组件(3)、封堵头(4)、设置于降噪外壳(1)内的降噪内壳(2)、设置于降噪内壳(2)内的柱状支撑件(5)、螺旋设置于柱状支撑件(5)上的螺旋导流片(6)、由降噪内壳(2)的外侧壁和降噪外壳(1)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真空腔(7)、由降噪内壳(2)的内侧壁围设而成的气体流道(8)、设置于降噪外壳(1)上的真空抽气口(9)、设置于降噪内壳(2)上的进气管(10)及设置于降噪内壳(2)上的出气管(11);所述真空抽气口(9)与真空腔(7)连通;所述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分别突伸至降噪外壳(1)外,所述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分别与气体流道(8)连通;所述密封组件(3)用于对进气管(10)与降噪外壳(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密封组件(3)还用于对出气管(11)与降噪外壳(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封堵头(4)用于对真空抽气口(9)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隔音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降噪内壳(2)的内侧壁上的支撑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松叶凡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滤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