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417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包括淤泥改性处理,向高含水淤泥中加入Ⅰ型脱水固化剂,获得改性淤泥;脱水固化处理,将改性淤泥充注到多个土工管袋中养护,改性淤泥在自重固结作用下排水固化得到脱水后的固化淤泥;固化淤泥筑堤施工,将脱水固化淤泥从土工管袋中取出,晾晒后破碎,再加入Ⅱ型固化剂,拌合均匀后获得二级改性固化淤泥,将二级改性固化淤泥分层压实,最后在堤坝两侧的临水面直接铺设一层土工管袋装脱水固化淤泥,完成河湖底泥筑堤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脱水固化淤泥进一步改性固化后用于河湖周边的堤坝修筑,既实现了底泥的近岸就地利用,节省了底泥外运和填埋的工程成本,又缓解了堤坝修筑取土难的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生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河湖底泥是指在有微生物参与作用下形成的近代沉积物,成分极为复杂,富含有机物和各类污染物质,通常呈灰黑色,力学强度低,压缩性强,在工程中无法直接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河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与加强,各省市每年都会开展大面积的河湖清淤工作,从而产生了大体量的河湖清淤底泥,工程中这些底泥通常是以填埋或简单堆放的形式进行处置,极易给周边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底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的重点和难点。

2、脱水及固化处置是实现河湖底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先驱途径,目前常见的底泥脱水固化方式为板框压滤,具有脱水效果好、尾水可净化回流的显著优势。然而板框压滤方法通常处置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技术实施受场地限制较大,因此在很多小规模清淤工程中无法应用。常见的淤泥固化方式为原位固化,即向淤泥中直接加入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通过系列化学反应提高淤泥的力学强度,以便于后续的工程应用。然而淤泥含水率通常较高,直接固化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Ⅰ型脱水固化剂包括0.1~0.5%絮凝剂、1~3%高效减水剂、0.1~0.5%缓凝剂、30~40%石膏、30~50%水泥及30~40%活性灰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向高含水淤泥中加入体积比为5%的Ⅰ型脱水固化剂,拌合均匀,获得改性淤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ⅰ型脱水固化剂包括0.1~0.5%絮凝剂、1~3%高效减水剂、0.1~0.5%缓凝剂、30~40%石膏、30~50%水泥及30~40%活性灰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向高含水淤泥中加入体积比为5%的ⅰ型脱水固化剂,拌合均匀,获得改性淤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含水河湖底泥脱水固化及筑堤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向高含水淤泥中加入体积比为10%的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滢吕涛王凯万勇何星星徐娜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