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331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8 13: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该导引装置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相互嵌套的外套管、内套管、内芯和导杆,外套管与内套管形状相匹配,外套管与内套管可拆卸连接,外套管为上下贯穿的中空结构;内套管底端设有封闭的弧形第一凸起,内套管上端开口,内套管沿长度轴线方向形成用于嵌套内芯的腔体;当内套管与外套管位置固定时,第一凸起超越外套管底端;内芯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管,内芯底端封闭处为弧形第二凸起结构,内芯侧壁靠近第二凸起位置处设有抽吸通孔。本申请解决了由于脑组织用的导管不易到达病灶部位而导致的精度低、易对病人创伤大的技术问题,具有实用性强,能够配合手术机器人使用,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提高了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外科手术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


技术介绍

1、人体的脑出血发病有显著特点,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属于危急重症,微创、高效是当下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重要手段。颅内的每根血管和神经都至关重要,用极致的微创(尽可能细的引流导管进行手术)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是每个医师的理想目标。

2、针对颅脑的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传统手术是依靠医生经验进行脑穿针穿刺,采取盲穿的方式,这种方式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多,手术部位会有较大偏差,医学影像与实际手术部位可能存在偏差较大的情况。由于脑深部及脑室内肿瘤或血管等病变位置深,结构复杂,而脑组织结构稚嫩,容易被损伤,因此需要一种减少对脑组织损伤的装置,以减少医疗器械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

3、现有的脑穿刺,风险大,目前主要采用打孔后,人工用塑料管插入脑组织进入病灶部位,这种方式在遇到硬点的脑组织的时候容易打弯,从而造成位置的偏差,对患者造成伤害。如果采用更硬的不锈钢,则容易损伤脑组织,造成不可以损伤。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手术机器人为手术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相互嵌套的外套管(4)、内套管(3)、内芯(2)和导杆(1),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形状相匹配,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套管(4)为上下贯穿的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4)顶端设有便于安装在手术机器人上的限位部(42),所述内套管顶端设有握持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有圆形定位槽(41),所述定位槽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持部(32)下方的内套管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当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相互嵌套的外套管(4)、内套管(3)、内芯(2)和导杆(1),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形状相匹配,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套管(4)为上下贯穿的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4)顶端设有便于安装在手术机器人上的限位部(42),所述内套管顶端设有握持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有圆形定位槽(41),所述定位槽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持部(32)下方的内套管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当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通过外螺纹、内螺纹连接时,所述限位部与握持部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机器人用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2)和握持部(32)外侧壁上均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机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雪克张黎于炎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