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7000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人工超材料技术领域。该超表面通过选用柔性材料作为介质层,同时将全金属地板进行缺陷化设计,且使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弯曲形变的中性面与有源贴片层重合,再在有源贴片层上加载有源可调谐器件,从而实现整个可重构超表面的柔性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柔性可重构超表面与未进行缺陷地结构以及柔性介质设计的超表面相比,弯曲刚度降低了至少两个数量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在2‑10GHz的工作频段内,电磁反射系数不低于0.95,展示出较好的的工作频段内全反射功能;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柔性超表面在弯曲变形情况下具备超表面的基本波束调控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超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超表面是一种将不同构型的人工周期结构按一定周期排列形成的二维阵面。由于不同构型的单元结构对电磁波具有不同的响应,因此,通过调节人工周期结构形状并排布阵面即可实现多种多样的电磁功能,例如波束偏转、电磁幻像以及rcs缩减隐身等。无源超表面的电磁响应特性随着加工过程的结束即变得固定且不可重构。因此,为了实现超表面的可重构,可以在人工结构单元中引入可调谐组件,例如相变材料或者二极管等,通过引入可调谐元件的等效电路参数变化实现超表面电磁响应的可重构。

2、刚性有源可重构超表面的一般结构主要有三层(zhang,x.g.et al.an opticallydriven digital metasurface for programming electromagneticfunctions.nat.electron.3,165-171(2020)):顶层谐振结构层,一般为金属层并集成了可调谐组件;中间层为介质层;底层为金属接地全反射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现阶段,可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m×n个阵列排布的超表面单元;每个超表面单元从上至下依次为有源贴片层、柔性介质层和金属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在电场方向上超表面的尺寸不小于4个工作波长,同时磁场方向上超表面的尺寸不小于两2个波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单元为亚波长厚度结构,其厚度需要与工作频点、顶层谐振结构联合设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单元的厚度不大于1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m×n个阵列排布的超表面单元;每个超表面单元从上至下依次为有源贴片层、柔性介质层和金属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在电场方向上超表面的尺寸不小于4个工作波长,同时磁场方向上超表面的尺寸不小于两2个波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单元为亚波长厚度结构,其厚度需要与工作频点、顶层谐振结构联合设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单元的厚度不大于1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缺陷地的柔性可重构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泰松李凡林媛郭登机贾祥高敏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