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996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是适用于大型建筑施工的升降机。通过负载传感器和载重分布传感器实时监测升降机的负载情况,结合智能控制算法动态调整升降机的加速度、制动力和驱动功率,实现了负载的智能调整,保持升降机的平衡状态和稳定运行。同时,利用适应性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每个驱动机构的输出功率,使得负载分布更加均衡,降低了升降机的运行不平衡和磨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升降机的智能监测和调整,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需求,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升降机系统存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领域,传统的升降机都比较小,但是对于大功率的升降机,一般轿厢较大,负载重量变化也较大,传统升降机系统通常缺乏针对负载变化的智能控制机制,由于轿厢面积大,也有载重物体积小而重量大的情况,导致负载不平衡,导致升降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负载调整不及时:传统升降机系统的控制策略通常是固定的,无法根据负载的实时变化进行调整。这导致在负载发生变化时,升降机的加速度、制动力等参数无法及时调整,容易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3、负载分布不均匀:由于传统升降机系统无法对负载分布进行有效监测和调整,导致在运行过程中负载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会导致升降机的运行不平衡,增加了设备的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4、人为操作不灵活:传统升降机系统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经验来调整升降机的运行参数,存在操作不灵活、反应速度慢的问题。这导致了升降机的运行效率较低,无法适应施工现场负载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和电控系统,所述升降机设置有负载传感器和载重分布传感器,所述负载传感器和所述载重分布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控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包括导轨架(1)、支撑装置(2)、附墙架(3)、底部缓冲装置(4)、轿厢(5)、驱动机构(6),所述导轨架(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轨架(1)的下端通过地基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为多个,每个所述导轨架(1)的上端均设置一个所述驱动机构(6),每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和电控系统,所述升降机设置有负载传感器和载重分布传感器,所述负载传感器和所述载重分布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控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控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起重量施工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包括导轨架(1)、支撑装置(2)、附墙架(3)、底部缓冲装置(4)、轿厢(5)、驱动机构(6),所述导轨架(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轨架(1)的下端通过地基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为多个,每个所述导轨架(1)的上端均设置一个所述驱动机构(6),每个所述驱动机构(6)的上端通过一个所述附墙架(3)与建筑顶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导轨架(1)之间通过所述支撑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轿厢(5)与多个所述导轨架(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底部缓冲装置(4)设置于所述轿厢(5)的下方,多个所述驱动机构(6)的驱动端分别与所述轿厢(5)的边缘上端连接,所述轿厢(5)内的底部设置所述负载传感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伟刘翔屈伟李彦宏张鑫李多登牟宗林谢欣李小红谢东贤汪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锦城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