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隧道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建设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城市地铁轨道线路与房屋建筑、桥梁等结构物的基础遭遇事件屡有发生,同时在遇到地震多发区,在开通地铁隧道时,容易出现塌方,因此地铁隧道的开发成为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重要工程难点之一,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未施工之前,在隧道内部架设超前预支护体系,对隧道内部进行支撑,来避免上述问题;预支护技术是指在地下建(构)筑物施作前对拟建工程进行合理的预先支护加固,主动改变其围岩应力场状态,改善土体力学性能。
2、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现有的超前预支护体系,在开凿基坑时,相邻的两组基坑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通过测距仪器测量完成两组基基坑之间的安装距离,使其受力均匀,以此来提高支护体系的支撑效果,但是这样的测量方式,在测量完成后,挖基坑时,不能对基坑之间的距离明显标注,容易出现容错,例如基坑开采的大小不同,导致基坑之间的间距与测量距离出现不同,容易出现多组基桩的承重力不同,具有一定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底座(701),所述底座(701)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基桩(2)位于底座(701)中部通孔内,所述底座(701)与隧道(1)地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1)两侧均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柱(702),所述定位钢板(11)两端均开设有孔口,所述限位柱(702)与孔口卡接。
4.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底座(701),所述底座(701)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钢筋混凝土基桩(2)位于底座(701)中部通孔内,所述底座(701)与隧道(1)地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1)两侧均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柱(702),所述定位钢板(11)两端均开设有孔口,所述限位柱(702)与孔口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1)上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705),所述环形滑槽(705)内设置有圆环(706),所述底座(701)上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部件(703),所述支撑部件(703)下端设置有固定座(707),所述固定座(707)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套(708),所述连接套(708)套设于圆环(706)外表面,以用于支撑部件(703)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703)包括安装座(7031),所述安装座(7031)一端转动安装有限位钢杆(7032),所述限位钢杆(7032)与安装座(7031)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限位钢杆(7032)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7035),所述安装板(7035)一侧表面开设有多组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板(7035)一端转动安装有触发板(7033),所述触发板(7033)上滑动安装有滑块(7034),所述限位钢杆(7032)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触发板(7033)一端滑动安装于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穿越地震带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07)包括底板(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欣,张万里,杨永军,赵树林,孟令东,危君安,谢良甫,谢永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