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相机的方法,步骤如下:提供一相机及一手持移动装置;连接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将该相机所感测的实时图像传送至该手持移动装置并同步显示;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控制该相机撷取至少一图像,借此可让使用者更方便地进行图像的拍摄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般民众所常携带的手持移动装置接收相机的图像,故使用者可以将相机置放于特定的位置,如架设在地面上,使用者即可不必趴在地面上,而利用手持移动装置就可以观看相机镜头的取景,同时使用者更可以利用手持移动装置调整相机拍照的条件,如感光度或是图像的放大缩小等,最后再以手持移动装置远程控制该相机的快门进行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指一种利用手持式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已经迈入工商业的结构,已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换言之现代人的生活已不似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拥有相当多的时间培养自我的兴趣及嗜好。而拍摄是许多人记录回忆的最佳方法,不论是最原始的底片记录相机或者是应用电子技术的数字相机都是人类应用来拍下最珍贵时刻的工具。但不论摄影器材如何演进,最重要的是能够抓住最美丽的画面,让时间能够冻结在最感动的当下,所以摄影师们不停的寻找最佳的拍摄景点和拍摄角度,以让其它的欣赏者能够体会到大地之美,故常会看见摄影师趴在地上,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得到一般人无法看见的画面。 又随着新闻产业的发达并配合地球村的概念,摄影记者通常需要利用图像及画面掌握到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以让在地球另一端的居民也可以清楚看见所发生的事物,故通常可以看见摄影记者扛着摄影机攀爬至高处,如树上或墙头,以便清晰地撷取到新闻画面,进而在电视新闻画面中播出各种不同的新闻题材。 但上述的拍摄位置对摄影师而言是极为不便的位置或是非常不舒服的姿势,如摄影师长久趴在地面上,极度紧绷的姿势会对于人体肌肉造成不当的影响;又如新闻记者必须攀爬至高的树上且站立于其上,对于摄影者而言是非常不便又亦产生危险事故的动作。 由此,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于摄影师所遇到的困难点及上述缺陷的可改善,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是利用随身的手持移动装置控制相机进行拍摄,首先是将相机所得到的liveview图像输出于该手持移动装置,并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的显示装置观看相机的取景内容,进而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控制该相机进行拍摄等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提供一相机及一手持移动装置;2、连接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3、将该相机所感测的实时图像(liveview)传送至该手持移动装置并同步显示;以及4、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控制该相机撷取至少一图像。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是利用一般民众所常携带的手持移动装置接收相机的liveview图像,故使用者可以将相机置放于特定的位置,如架设在地面上,使用者即可不必趴在地面上,而利用手持移动装置就可以观看相机镜头的取景,同时使用者更可以利用手持移动装置调整相机拍照的条件,如感光度或是图像的放大縮小等,最后再以手持移动装置远程控制该相机的快门进行动作。而上述的相机与手持移动装3置可以利用无线或是有线的传输方式达到彼此的连接。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相机与手持移动装置的装置方块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相机方法的流程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0 相机相机微处理单元第一传输单元10110210310410510620201202203204205第一显示单元拍照单元相机记忆单元相机控制单元手持移动装置微处理单元第二传输单元第二显示单元控制单元记忆单元1040 镜头1041感光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方法可以利用一随身的手持式移动装置控制相机以让使用者更容易取景,以达到方便拍照的技术效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请同时参阅图1): 步骤(a)提供一相机10及一手持移动装置20。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让使用者在相机取景角度不佳或是需要特殊拍摄角度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者随身的电子装置以远程的方式控制相机IO进行照相或是录像的操作。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该手持移动装置20为一行动电话,亦即使用者可以利用该行动电话控制该相机10进行摄像,以下将详细说明该相机IO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的细部组件,但后述的组件仅为举例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首先,该相机IO具有一相机微处理单元101、一连接于该相机微处理单元101的第一传输单元102、一连接于该相机微处理单元101的第一显示单元103、一连接于该相机微处理单元101的拍照单元104及一连接于该相机微处理单元101的相机控制单元106。该相机10为一般的数字相机,在正常的操作模式下,使用者可以利用该第一显示单元103进行取景的动作,亦即该拍照单元104中的镜头1040及感光组件1041所获得的实时图像(liveview)可呈现于第一显示单元103,使用者即可于该第一显示单元103上所呈现的画面进行拍照画面的选取,并利用相机控制单元106执行图像的撷取或是录像等等,最后的相片或是影片则可存入该相机记忆单元105中,而该相机微处理单元101则负责信号的处理或图像运算等工作。 另一方面,该手持移动装置20包括一微处理单元201、一连接于该微处理单元201的第二传输单元202、一连接于该微处理单元201的第二显示单元203及一连接于该微处理单元201的控制单元204。例如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手持移动装置20为一行动电话,该控制单元204可包括多个按键或是触控式面板,在一般的操作情况下,使用者可利用上述的控制单元204输入电话号码或是输入文字,以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20拨打、接收电话或是传送信息等功能,该第二显示单元203可用以观看信息或是显示其它画面。该手持移动装置20更包括一连接于该微处理单元的记忆单元205,该记忆单元205可用以储存电话号码等。 此外,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该相机IO具有一第一传输单元102,该手持移动装置20具有一第二传输单元202,且该第一传输单元102与该第二传输单元202为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以将上述的相机10及手持移动装置20达到连接的使用态样。 步骤(b)连接该相机10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在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中,由于摄影者为了拍摄的效果或是取得更佳的画面构图,需以较不方便的姿势进行取景的工作,例如摄影师可能必须趴在地面上或是站到较高的树枝上等等,均会造成摄影的不便及危险性。当上述的情况发生时,使用者即可利用本专利技术进行较方便的取景操作。在此步骤中利用该第一传输单元102及第二传输单元202进行连接,以达到该相机10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的联系。如上所述,该第一传输单元102与该第二传输单元202为相对应的传输单元,且该第一传输单元102与该第二传输单元202均为有线或无线的传输单元,例如该第一传输单元102与该第二传输单元202皆为通用串行总线(USB)传输单元,故可借由上述的UBS传输单元将相机10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连接成一组拍摄的单元;或是该第一传输单元102及该第二传输单元202皆为蓝芽(Bluetooth)或是WI-FI传输单元,以利用无线的传输将相机10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连接成一组拍摄的单元。而以蓝芽传输为例,在此连接的步骤中,更包括将该第一传输单元102及该第二传输单元202进行一搜寻蓝芽及对频的步骤,换句话说,在无线连结的过程中,必须先将相机10及手持移动装置20进行彼此的配对,利用频率的配对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以进行信号的传输。再者,当两者的频率在第一次配对完成之后,该相机10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可分别将该配对成功的频率储存于该相机10中(如相机记忆单元105)及该手持移动装置20中(如记忆单元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相机及一手持移动装置;连接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将该相机所感测的实时图像传送至该手持移动装置并同步显示;以及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控制该相机撷取至少一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控制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相机及一手持移动装置;连接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将该相机所感测的实时图像传送至该手持移动装置并同步显示;以及利用该手持移动装置控制该相机撷取至少一图像。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是利用有线或无线方法进行连接。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是利用通用串行总线进行连接。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是利用蓝芽进行连接。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相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该相机及该手持移动装置的步骤中,更包括进行一搜寻蓝芽及对频的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启荣,萧铭松,
申请(专利权)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