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烧嘴,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加热炉烧嘴。
技术介绍
1、加热炉烧嘴是工业加热炉中用于将燃料(如天然气、石油、煤粉或重油)与助燃空气混合并点燃,以产生高温火焰进行加热的装置。它是加热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加热炉的热效率、燃烧效率、能源消耗以及排放控制。加热炉烧嘴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加热过程中,如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玻璃制造、陶瓷生产、食品加工等行业,用于加热原材料、熔炼金属、烧制产品等。高效、稳定的加热炉烧嘴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加热炉烧嘴正朝着更高效、更低排放、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优化燃烧过程控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炉烧嘴仍然存在着稳定性差,不能实现自动调节火焰大小的问题,容易受到燃料输送波动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加热炉烧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炉烧嘴不能实现自动调节火焰大小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4、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为筒型,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具有喷口腔;
5、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具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具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均通向所述喷口腔且与所述喷口腔
6、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二主体,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体,提供所述第二主体靠近所述喷口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口增大的力。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还具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还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主体靠近所述喷口腔的一端外壁具有锥形外壁部,所述第一主体的内壁具有锥形内壁部,所述锥形外壁部与所述锥形内壁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口,且所述锥形外壁部的锥度大于所述锥形内壁部的锥度。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口腔的内壁具有导向壁,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具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壁上,所述导向板为板体,均匀分布有若干分布孔。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窄径段、宽径段和收口段,所述窄径段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收口段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二连接口。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主体移动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所述第一主体的内壁具有螺旋槽,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壁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滑动设置在所述螺旋槽内,使得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实现螺旋转动;其中,所述导向部为导向轮。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口相对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倾斜设置,之间的夹角为175°~179°。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主体的外壁还具有螺旋导向板,所述螺旋导向板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将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分隔为螺旋状。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主体还具有辅助通道,所述辅助通道一端具有辅助进气口,另一端与所述喷口腔连通,所述辅助通道为若干个圆周排列;所述喷口腔的端部从内向外逐渐扩大。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主体,所述第三主体为多个且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喷口腔处,多个所述第三主体围成喷火通道,所述喷口腔贯穿所述喷火通道,所述喷火通道的内壁具有若干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为平行所述喷火通道的轴向,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口到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导向槽依次具有第一缩小段、平行段和第二缩小段。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之间具有安装空间,还包括
16、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主体,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三主体,提供所述第三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力。
17、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8、本专利技术中,设计了第一主体,第一主体为筒型结构,作为烧嘴的主体框架,一端设置有喷口腔,用于将混合气体以高速喷射出去,形成燃烧火焰。 第二主体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主体内部,与第一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二主体的移动可以调节第一进气通道的大小,进而控制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的流量。第一进气通道由第二主体的外壁与第一主体的内壁构成,用于输送助燃空气或气体至喷口腔,优选为第一进气通道输送氧气或空气作为助燃气体。第二进气通道设置在第二主体内部,用于输送燃料气体,如天然气、煤气等。第一连接口是第一进气通道与喷口腔的连接点,第二连接口是第二进气通道与喷口腔的连接点。两个连接口均通向喷口腔,确保助燃气体与燃料气体在喷口腔中混合后喷出。本实施例中还设计了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作用于第二主体和第一主体之间,提供一个使第二主体朝向喷口腔方向移动的力,当第二主体移动靠近喷口腔时,第一连接口的开口增大,从而控制进入喷口腔的助燃气体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还具有第一进气口(103),所述第二进气通道(201)还具有第二进气口(203),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喷口腔(100)的一端外壁具有锥形外壁部(204),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壁具有锥形内壁部(104),所述锥形外壁部(204)与所述锥形内壁部(10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口(102),且所述锥形外壁部(204)的锥度大于所述锥形内壁部(104)的锥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腔(100)的内壁具有导向壁(105),所述第二主体(2)的端部具有导向板(205),所述导向板(205)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壁(105)上,所述导向板(205)为板体,均匀分布有若干分布孔(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201)包括依次连接的窄径段(207)、宽径段(208)和收口段(209),所述窄径段(207)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二进气口(203),所述收口段(2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2)移动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内,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壁具有螺旋槽(106),所述第二主体(2)的内壁具有导向部(210),所述导向部(210)滑动设置在所述螺旋槽(106)内,使得所述第二主体(2)相对所述第一主体(1)实现螺旋转动;其中,所述导向部(210)为导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202)相对所述第二进气通道(201)倾斜设置,之间的夹角为175°~17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2)的外壁还具有螺旋导向板(211),所述螺旋导向板(211)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内,将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分隔为螺旋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还具有辅助通道(107),所述辅助通道(107)一端具有辅助进气口(108),另一端与所述喷口腔(100)连通,所述辅助通道(107)为若干个圆周排列;所述喷口腔(100)的端部从内向外逐渐扩大。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主体(3),所述第三主体(3)为多个且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喷口腔(100)处,多个所述第三主体(3)围成喷火通道(301),所述喷口腔(100)贯穿所述喷火通道(301),所述喷火通道(301)的内壁具有若干导向槽(302),所述导向槽(302)的长度方向为平行所述喷火通道(301)的轴向,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口(202)到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口(202),所述导向槽(302)依次具有第一缩小段(303)、平行段(304)和第二缩小段(3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体(3)与所述第一主体(1)之间具有安装空间(306),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01)还具有第一进气口(103),所述第二进气通道(201)还具有第二进气口(203),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喷口腔(100)的一端外壁具有锥形外壁部(204),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壁具有锥形内壁部(104),所述锥形外壁部(204)与所述锥形内壁部(10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口(102),且所述锥形外壁部(204)的锥度大于所述锥形内壁部(104)的锥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腔(100)的内壁具有导向壁(105),所述第二主体(2)的端部具有导向板(205),所述导向板(205)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壁(105)上,所述导向板(205)为板体,均匀分布有若干分布孔(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201)包括依次连接的窄径段(207)、宽径段(208)和收口段(209),所述窄径段(207)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二进气口(203),所述收口段(209)的端部具有所述第二连接口(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2)移动且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内,所述第一主体(1)的内壁具有螺旋槽(106),所述第二主体(2)的内壁具有导向部(210),所述导向部(210)滑动设置在所述螺旋槽(106)内,使得所述第二主体(2)相对所述第一主体(1)实现螺旋转动;其中,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俊保,田席军,丁天玮,韩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天牧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