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525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3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反相器包括:衬底、第一栅电极和第二栅电极、栅介电层、有源层;源漏极层形成在有源层上,并包括第一漏电极、第二源电极、以及位于第一漏电极和第二源电极之间并一体形成的第一源电极和第二漏电极,第一源电极通过形成在有源层和栅介电层上的过孔与第一栅电极电连接,位于第一栅电极上方的栅介电层的厚度大于位于第二栅电极上方的栅介电层的厚度,使得第一栅电极、位于第一栅电极上方的栅介电层和有源层、第一漏电极和第一源电极形成耗尽型负载晶体管,第二栅电极、位于第二栅电极上方的栅介电层和有源层、第二漏电极和第二源电极形成增强型驱动晶体管,实现由反相器输出的电信号的摆幅范围为全摆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制备半导体器件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反相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以ingazno为代表的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aos)薄膜晶体管(tft)因其比传统的硅基薄膜晶体管具有禁带宽度宽、场效应迁移率高、加工温度低和均匀性好等优势,已被用做有源矩阵显示器、柔性传感、柔性逻辑电路等多个领域。反相器作为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可用于放大器、比较器、时钟信号发生器、脉冲生成器等器件。由于传统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反相器制备过程中需要高温环境,无法满足在各种大面积柔性衬底上均匀加工的要求,因此,开发基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的反相器对于实现柔性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硅基cmos反相器以pmos器件作为上拉器件、以nmos器件作为下拉器件,但对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而言,由于p型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迁移率和稳定性较差,材料稀少,采用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的反相器多选用n型材料,即nmos反相器。目前,nmos反相器主要包括n型增强型薄膜晶体管作为上拉器件的增强型负载反相器和n型耗尽型薄膜晶体管作为上拉器件的耗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相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二栅电极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电极,所述一体形成的第一源电极和第二漏电极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栅电极电连接作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电极,所述第一漏电极被配置为连接外部供电,所述第二源电极被配置为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栅介电层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栅介电层的厚度为90nm~150nm,所述第二栅介电层的厚度为30nm~6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栅电极和所述第一漏电极、所述第二栅电极和所述第二漏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相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二栅电极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电极,所述一体形成的第一源电极和第二漏电极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栅电极电连接作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电极,所述第一漏电极被配置为连接外部供电,所述第二源电极被配置为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栅介电层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栅介电层的厚度为90nm~150nm,所述第二栅介电层的厚度为30nm~6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相器,其中,所述第一栅电极和所述第一漏电极、所述第二栅电极和所述第二漏电极在水平方向上均有间隔地错位排布,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文星方成龙黄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