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837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该炭化设备包括炭化炉、支架和驱动件一,所述炭化炉设置于支架上,所述驱动件一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炭化炉与驱动件一对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连接有可启闭的炉盖,所述炭化炉与进料口垂直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可启闭的门结构;该炭化设备通过设置送料组件将物料从进料口推至炭化炉内,并且设置螺旋板与炭化炉的内壁配合形成螺旋状的炭化通道,使得在炭化炉内的物料之间的接触不会过于紧密,并且可以通过转动炭化炉,使物料在炭化结束后可以从出料口滚出,有效解决了现有棒状秸秆的装填和取料需要手动进行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炭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


技术介绍

1、秸秆炭化是一种将松散的秸秆通过连续式炭化炉转化为木炭的过程,秸秆炭化的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首先,秸秆炭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其次,秸秆炭还可以作为饲料使用,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改善养殖环境,此外,秸秆炭还可以用于生产木炭,可用作烧烤、烧饭和供暖等用途。同时,秸秆炭还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原料,用于生产生物炭、生物油和生物气体等,这些生物质燃料可以用于发电、供热和燃料替代等领域。

2、现有的秸秆在进行炭化前,会将预处理的秸秆颗粒进行压制形成棒体,然后将形成的棒状秸秆通过工具或手动装填至炭化炉内,并且在炭化结束后,也需要通过工具将炭化后的棒状秸秆取出,该种装填以及取料的方式对人工需求大,而人工装填和取料不仅加大了操作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装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炭化炉(1)、支架(2)和驱动件一(3),所述炭化炉(1)设置于支架(2)上,所述驱动件一(3)连接在支架(2)上,所述炭化炉(1)与驱动件一(3)对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101),所述进料口(101)处连接有可启闭的炉盖(9),所述炭化炉(1)与进料口(101)垂直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102),所述出料口(102)处连接有可启闭的门结构(4),所述炭化炉(1)内固定连接有螺旋板(5),所述螺旋板(5)与炭化炉(1)的内壁形成螺旋状炭化通道,所述炭化通道靠近螺旋板(5)内侧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进料口(101)设置在进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炭化炉(1)、支架(2)和驱动件一(3),所述炭化炉(1)设置于支架(2)上,所述驱动件一(3)连接在支架(2)上,所述炭化炉(1)与驱动件一(3)对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料口(101),所述进料口(101)处连接有可启闭的炉盖(9),所述炭化炉(1)与进料口(101)垂直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102),所述出料口(102)处连接有可启闭的门结构(4),所述炭化炉(1)内固定连接有螺旋板(5),所述螺旋板(5)与炭化炉(1)的内壁形成螺旋状炭化通道,所述炭化通道靠近螺旋板(5)内侧的一端为进料端,所述进料口(101)设置在进料端,所述炭化通道靠近螺旋板(5)外侧的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口(102)设置在出料端,所述炭化炉(1)位于进料口(101)的一侧设置有送料组件(6),输送物料至炭化通道的进料端,所述驱动件一(3)驱动炭化炉(1)转动,使物料由进料端沿螺旋板(5)表面往出料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6)包括传送带(61)、驱动件二(62)、推板(63)和抵板(64),所述抵板(64)连接在传送带(61)靠近进料口(101)的一端,所述传送带(61)输送物料至抵板(64)处,所述驱动件二(62)驱动推板(63)推动物料,使物料由进料口(101)处推至炭化通道的进料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结构(4)包括门板(41)、支撑板(42)和驱动件三(43),所述门板(41)转动连接在炭化炉(1)的表面,所述支撑板(42)固定连接在炭化炉(1)的表面,所述驱动件三(43)连接在支撑板(42)的表面,所述驱动件三(43)的驱动端与门板(4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生物质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炭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化炉(1)的内壁连接有防逆流组件(7),用于防止物料被挤压回炭化通道的进料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好马培勇祁风雷刁瑞闫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