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uzuki偶联反应的萘酰亚胺类探针及其在溶酶体和脂滴标记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8225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Suzuki偶联反应的萘酰亚胺类探针及其在溶酶体和脂滴标记中的应用,所述探针的制备方法为将化合物Nap‑Lyso、4‑羟基苯硼酸、催化剂Pd(PPh3)2Cl2、碳酸钾溶于DMF中,氮气环境中,78‑82℃反应7.8‑8.2h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经抽滤、洗涤后,得到探针;所述化合物Nap‑Lyso为N‑(2‑吗啉基乙基)‑4‑溴‑1,8‑萘二甲酰亚胺。本发明专利技术Nap‑Lyso‑Ph‑OH探针可以实现溶酶体和LDs的同时标记,应用于生物体内的溶酶体和脂滴双细胞器的动态传感检测;所述的传感检测包含荧光检测、细胞成像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 suzuki偶联反应的萘酰亚胺类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溶酶体和脂滴标记中的应用,属于萘酰亚胺荧光。


技术介绍

1、脂滴是真核细胞中脂质代谢的重要枢纽,具有存储脂质的作用,同时这些脂质可用于产生能量、膜生物发生和信号传导。近年来,脂滴作为完全自主的细胞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在脂质和能量平衡方面具有关键功能。脂滴不仅与细胞的脂质代谢密切相关,还参与了许多其他生物过程,如细胞信号传导、膜生物发生、细胞凋亡等。

2、萘酰亚胺作为一种经典的发色团,被广泛用于构建各种荧光探针。基于 1,8-萘酰亚胺的改性最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已经被应用到众多领域,例如光电器件、生物成像等。通过在c-4 位引入不同的基团可以构成不同的d-π-a 分子,可能会发生从 acq(聚集诱导荧光猝灭) 到 aie(聚集诱导发光)的转变,从而扩大其使用范围。

3、现有的探针往往存在着灵敏度不高、稳定性差、检测环境要求高、只能靶向一种细胞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 Suzuki偶联反应的萘酰亚胺类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结构式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将化合物 Nap-Lyso、4-羟基苯硼酸、催化剂Pd(PPh3)2Cl2、碳酸钾溶于DMF中,氮气环境中,78-82℃反应7.8-8.2h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经抽滤、洗涤后,得到探针;所述化合物Nap-Lyso为N-(2-吗啉基乙基)-4-溴-1,8-萘二甲酰亚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Nap-Lyso的结构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 suzuki偶联反应的萘酰亚胺类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的结构式如下:

2.权利要求1所述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将化合物 nap-lyso、4-羟基苯硼酸、催化剂pd(pph3)2cl2、碳酸钾溶于dmf中,氮气环境中,78-82℃反应7.8-8.2h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经抽滤、洗涤后,得到探针;所述化合物nap-lyso为n-(2-吗啉基乙基)-4-溴-1,8-萘二甲酰亚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nap-lyso的结构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 nap-lyso与4-羟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1.1-1.3;所述化合物 nap-lyso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18-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王建勇张志浩王林青张丽萌王智红陈龙欣乔丹孙学成高洁杨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