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814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包括包覆箱,所述包覆箱的右侧贯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设有矫直管,所述包覆箱的左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收卷辊。本技术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对收卷辊的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包覆成型的电缆能够均匀的缠绕在收卷辊的外部,进而避免了电缆出现打结的情况,保证了电缆收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芯加工,具体为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1、电缆芯线是指电缆中包括导体、绝缘层、护套等多种部件,其中导体是电能、信号传递的核心部件,而电缆芯线则是由多根绝缘导线双列或三列并排拧绞而成的。电缆芯线的数量和规格大小取决于所需传输电能或信号的大小,电缆芯线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电缆芯进行包覆成型,现有公开号为cn219676969u公开了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通过校直装置,电缆芯被校直,能够使电缆芯笔直的进入到包覆箱内进行包覆工作,避免电缆芯弯曲包覆材料无法充分与电缆芯贴合,提高了装置的包覆效果,也可以使电缆由收卷柱进行收卷,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但是该装置中的收卷柱的位置比较固定,从而导致了包覆成型的电缆不能够均匀的缠绕在收卷辊外部,进而大大降低了电缆收卷的效果,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具备的收卷装置实现了对收卷辊的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包覆成型的电缆能够均匀的缠绕在收卷辊的外部,进而避免了电缆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包括包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箱(1)的右侧贯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右侧贯通连接有清理管(3),所述清理管(3)的下方设有收集框(4),所述清理管(3)的右侧设有矫直管(5),所述矫直管(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与壳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包覆箱(1)的左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框体(6),所述框体(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框体(6)的内壁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8)的外部且靠近其前后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包括包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箱(1)的右侧贯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右侧贯通连接有清理管(3),所述清理管(3)的下方设有收集框(4),所述清理管(3)的右侧设有矫直管(5),所述矫直管(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与壳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包覆箱(1)的左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框体(6),所述框体(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框体(6)的内壁后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8)的外部且靠近其前后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块(9),所述螺纹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板(10)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收卷辊(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芯包覆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且靠近其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3),所述第三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辊轴,所述辊轴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信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