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出水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
技术介绍
1、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主要对原油处理站分离出的含油采出水进行处理,一般采用“除油+混凝沉降(或气浮)+过滤”工艺,处理达标后的含油采出水用于注水系统。采出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除油设施和混凝沉降设施等需要定期排泥以维持连续运行,设施排泥主要为高含水率污泥,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为了满足下游压滤机进泥含水率要求,提高压滤机压滤效果,需要对高含水率污泥进行浓缩处理。
2、实际生产中,一般在高含水污泥缓存池内投加污泥浓缩药剂,并在顶部设置污泥搅拌机进行污泥浓缩处置。高含水污泥缓冲池一般采用埋地的钢筋混凝土池,投资较高,且池底易产生集泥死角,需定期清池清理;污泥搅拌机一般采用刚性联轴器的搅拌轴,运行时,振动较大,并且容易因搅拌轴扭矩过大,导致污泥搅拌机电机过载、损坏或联轴器损坏;另外,污泥浓缩药剂投加和搅拌工作非同步进行,使污泥浓缩药剂与高含水污泥混合不够快速、均匀,污泥浓缩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以解决现有高含水污泥缓存池污泥浓缩效率低、建设投资高、配套搅拌设施易损耗的问题。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包括:
4、污泥浓缩罐,底部与排泥泵连通;
5、回收水管路,与污泥浓缩罐侧面连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板(18)上部为圆柱形筒体,下部为圆台形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泵(8)与排泥泵出液管路(21)连接,所述排泥泵出液管路(21)连接有两个管路:污泥输送管路(22)、污泥装车管路(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泵出液管路(21)与污泥浓缩罐(1)之间还设置有排泥泵安全阀泄放管路(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罐(1)顶部设置超声波液位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罐(1)顶部设置防爆型排气装置(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水管路(25)与回收水泵(9)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罐(1)上部为圆柱形筒体,下部为锥形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板(18)上部为圆柱形筒体,下部为圆台形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泵(8)与排泥泵出液管路(21)连接,所述排泥泵出液管路(21)连接有两个管路:污泥输送管路(22)、污泥装车管路(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转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泵出液管路(21)与污泥浓缩罐(1)之间还设置有排泥泵安全阀泄放管路(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建平,周扬,张攀,张世英,张晓云,刘辉,宋纪委,王丹,周志海,曹萌,王孔海,
申请(专利权)人:森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