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装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808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0
一种可组装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属缓冲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一级缓冲系统、二级缓冲系统、下板和上板组成,通过各零部件间相互配合,可将作用于上下板的较小外作用力的能量传递给一级弹簧,当上下板承受较大的外作用力,且板间距离足够小时,一级和二级弹簧可同时抵抗外作用力,实现梯度缓冲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下板可设计为形状规则的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等,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可根据使用需求加工成不同大小的机构,加工的大小取决于一、二级弹簧的型号、各零件间的可安装性以及整个机构单元的可使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灵活调整缓冲机构的大小和形状,满足不同场合下不同机械装置对缓冲保护性能的灵活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缓冲保护,具体涉及一种可组装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1、缓冲机构对需频繁加减速/启制动等存在相对运动的机械装置极其重要,其可以抵抗装置相对运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等,即将冲击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形变能、摩擦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以减少冲击和震动达到保护机械装置不被破坏的作用,同时可保护人员安全,因此,缓冲机构在延长机械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提升公共安全等方面必不可少。不同使用场合下,机械装置对缓冲机构的大小、外形和缓冲能力的需求不同,而已有缓冲机构欠缺一定的通用性、可调性和梯度缓冲能力,当前需要设计一种可组装的梯度缓冲机构单元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机械装置对缓冲保护性能的灵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组装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该机构可通过上下面板将外作用力的能量传递给一级弹簧,弹簧通过压缩吸收该能量实现一级缓冲;而上下面板间的距离由上下面板承受力的大小和压缩一级弹簧的程度决定,当上下面板承受较大的外作用力,且面板间距离足够小时,二级弹簧将产生变形压缩,此时一级和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组装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下板(A)、上板(B)和缓冲机构(C)组成,其中所述的缓冲机构(C)由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一级缓冲机构Ⅱ(C2)、一级缓冲机构Ⅲ(C3)、一级缓冲机构Ⅳ(C4)、二级缓冲机构Ⅰ(C5)和二级缓冲机构Ⅱ(C6)组成, 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一级缓冲机构Ⅱ(C2)、一级缓冲机构Ⅲ(C3)、一级缓冲机构Ⅳ(C4)的结构相同,一级缓冲机构Ⅰ(C1)和一级缓冲机构Ⅱ(C2)左右方向相反,且按横截面中心线i-i左右对称设置;一级缓冲机构Ⅳ(C4)和一级缓冲机构Ⅲ(C3)左右方向相反,且按横截面中心线i-i左右对称设置;一级缓冲机构Ⅰ(C1)和一级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装的二级梯度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下板(a)、上板(b)和缓冲机构(c)组成,其中所述的缓冲机构(c)由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一级缓冲机构ⅱ(c2)、一级缓冲机构ⅲ(c3)、一级缓冲机构ⅳ(c4)、二级缓冲机构ⅰ(c5)和二级缓冲机构ⅱ(c6)组成, 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一级缓冲机构ⅱ(c2)、一级缓冲机构ⅲ(c3)、一级缓冲机构ⅳ(c4)的结构相同,一级缓冲机构ⅰ(c1)和一级缓冲机构ⅱ(c2)左右方向相反,且按横截面中心线i-i左右对称设置;一级缓冲机构ⅳ(c4)和一级缓冲机构ⅲ(c3)左右方向相反,且按横截面中心线i-i左右对称设置;一级缓冲机构ⅰ(c1)和一级缓冲机构ⅳ(c4)前后方向相反,且按纵截面中心线j-j前后对称设置;一级缓冲机构ⅱ(c2)和一级缓冲机构ⅲ(c3)前后方向相反,且按纵截面中心线j-j前后对称设置;一级缓冲机构ⅰ(c1)由凸台(c7)、边缘传动杆(16)、短弹簧(17)和长弹簧(18)组成,边缘传动杆(16)的上下两端为球形;凸台(c7)为长方体,凸台(c7)的左右向设有通孔ⅰ(19),通孔ⅰ(19)的后部为半圆柱(21),凸台(c7)上面中心设有半球形凹槽(20);长弹簧(18)、凸台(c7)和短弹簧(17)自左至右顺序排列;边缘传动杆(16)位于凸台(c7)的上方,边缘传动杆(16)的下端与凸台(c7)的半球形凹槽(20)滑动连接;二级缓冲机构ⅰ(c5)和二级缓冲机构ⅱ(c6)结构相同,左右方向相反,且按横截面中心线i-i左右对称设置,其中二级缓冲机构ⅰ(c5)由左后凸台(c8)、左前凸台(c9)、三棱柱块(22)、推杆(23)、弹簧(24)、传动杆(25)组成,传动杆(25)上下两端均为带孔矩形;左后凸台(c8)和左前凸台(c9)结构相同,前后方向相反,其中左后凸台(c8)上设有通孔ⅱ(26)、圆柱面(27)、斜面(28) 和倒t形滑块(29);左前凸台(c9)和左后凸台(c8)前后并排设置,三棱柱块(22)、推杆(23)和传动杆(25)自左至右顺序排列;推杆(23)左端与三棱柱块(22)右面螺纹连接,推杆(23)右端与传动杆(25)下端铰接,弹簧(24)套于推杆(23)右部,弹簧(24)右端由推杆(23)右端限位;二级缓冲机构ⅱ(c6)中与二级缓冲机构ⅰ(c5)的左后凸台(c8)、左前凸台(c9)对应的为右后凸台(c11)、右前凸台(c10);上板(b)和下板(a)上下排列;缓冲机构(c)的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一级缓冲机构ⅱ(c2)、一级缓冲机构ⅲ(c3)、一级缓冲机构ⅳ(c4)与下板(a)中左前轨(1a)、右前轨(1b)、右后轨(2a)、左后轨(2b)的连接关系相同,其中以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与下板(a)的左前轨(1a)连接关系为例:长弹簧(18)、凸台(c7)和短弹簧(17)自左至右顺序排列并穿过左前轨(1a),短弹簧(17)右端由下板(a)中前带孔台(5)的左面限位;一级缓冲机构ⅰ(c1)、一级缓冲机构ⅱ(c2)、一级缓冲机构ⅲ(c3)、一级缓冲机构ⅳ(c4)中的四个边缘传动杆上端,分别与上板(b)的左后块(13a)、右后块(13b)、右前块(14a)、左前块(14b)的球形凹槽滑动连接;二级缓冲机构ⅰ(c5)中左后凸台(c8)的倒t形滑块(29),以及左前凸台(c9)的倒t形滑块与下板(a)的倒t形滑槽ⅱ(4b)滑动连接;二级缓冲机构ⅰ(c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薇梁利胡正轩黄凯霄王应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