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804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还依次与第三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单片机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提高了溜井口的安全防护水平,通过在原有溜井口加防护网、设置安全绳等基础上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安装后当溜井口有人作业时,本技术将自动报警,提醒铲矿司机井口有人作业,不能倒矿,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矿井作业,涉及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1、溜井是井下矿山分布广,使用频率高,而且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危险源点,从历年来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看,由于溜井口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导致发生的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国内大多数矿山溜井口安全防护一般在溜井口周围安装安全绳、防护网、防护栏和相应的的警戒标识牌等防护方式,在每次使用溜井时,就必须把防护网、防护栏等有关设施进行移动,而且在出矿和铲运机向溜井倒矿的过程中,其防护网和防护栏不再发生作用,容易发生由于人员精力不集中造成坠井和铲运机铲矿时对井口作业人员碰撞等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解决了现有矿山溜井口安全防护措施较简单,若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还依次与第三电阻r3、第一发光二极管led0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0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红外接收头tl0038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闪烁灯bell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五引脚依次与第二电阻r2、第二发光二极管ledg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四引脚依次与第一电阻r1、第三发光二极管ledr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g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ledr的另一端接地。

4、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接收头tl0038的第二引脚接电源、第一引脚接地。

5、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采用单片机atmega8。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7、本技术在原有溜井口周围安装安全绳、防护网、防护栏和相应的的警戒标识牌等防护方式基础上,使用声控报警和灯光报警装置,当人员或铲运车辆每一次靠近溜井时,报警装置都发出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有效提醒人员注意溜井,保证了溜井使用时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还依次与第三电阻R3、第一发光二极管LED0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0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红外接收头TL0038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闪烁灯BELL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五引脚依次与第二电阻R2、第二发光二极管LEDG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四引脚依次与第一电阻R1、第三发光二极管LEDR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G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LEDR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头TL0038的第二引脚接电源、第一引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采用单片机ATmega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井防护智能化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还依次与第三电阻r3、第一发光二极管led0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0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八引脚与红外接收头tl0038的第三引脚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三引脚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闪烁灯bell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发玉李振龙李彦龙谷兰秀张勇徐培玲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