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760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8
本申请涉及一种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包括:主罐、母菌种罐、物料罐和污水罐;母菌种罐设置在主罐的中部,母菌种罐与主罐的连通;物料罐设置在主罐的上部,物料罐与主罐连通,污水罐设置在主罐的上部,污水罐与主罐连通;主罐设置有监测模块,监测模块设置在主罐的内部,监测模块电连接至主控模块,主罐的下部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设置有排放管;母菌种罐电连接至监测模块,物料罐电连接至监测模块,污水罐电连接至监测模块;主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组件,母菌种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组件;第一曝气组件与第二曝气组件均电连接至主控模块。保持主罐内的氨氮菌种的浓度一致,且提高氨氮菌种的激活驯化率,避免氨氮菌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工业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有物化法、生物法等。物化法主要包含吸附法、膜分离法、热分离法、混凝法、离子交换法以及氧化法等方法。物化法中大多伴随固废物的产生,容易出现二污染的问题。生物法主要是在好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将废水中有机物开环、分解,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同时在生化系统工艺段补加生物菌,可提高污泥负荷、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2、但由于培养相关的生物菌的速度较慢且成本较高,且大多工厂采用人工操作来激活驯化菌种,并将激活后的菌种液投放至污水内进行处理,由于不同的污水领域,需要的菌种量不同,若需要较多的激活菌种,则需要人工长时间操作,且不停的向污水领域输送菌种液,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由于人工操作排放的菌种的浓度难以保证统一,难以使污水的处理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的一种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包括:主罐、母菌种罐、物料罐和污水罐;所述母菌种罐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中部,所述母菌种罐与所述主罐的连通;所述物料罐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上部,所述物料罐与所述主罐连通,所述污水罐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上部,所述污水罐与所述主罐连通;所述主罐设置有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至主控模块,所述主罐的下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设置有排放管;所述母菌种罐电连接至所述监测模块,所述物料罐电连接至所述监测模块,所述污水罐电连接至所述监测模块;所述主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组件,所述母菌种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组件;所述第一曝气组件与所述第二曝气组件均电连接至所述主控模块。

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气组件包括:第一穿孔曝气管和第一接风机;所述第一接风机与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呈l型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且纵线结构与所述主罐的一侧的内壁相贴合,横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底部,且所述横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主罐的内壁相接触。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曝气组件包括:第二穿孔曝气管和第二接风机;所述第二接风机设置在所述母菌种罐外,所述第二接风机与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连通,第二穿孔曝气管呈l型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且纵线结构与所述主罐的一侧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横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底部,且横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主罐的内壁相接触。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罐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母菌种罐的中部连通,所述主罐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物料罐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罐与所述主罐的上部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所述污水罐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母菌种罐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罐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物料罐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上部,所述污水罐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上部。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菌种罐、所述物料罐和所述污水罐邻近设置,且所述物料罐与所述第一曝气组件相对设置。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菌种罐的上部设置有接料管,所述接料管与所述母菌种罐连通,所述接料管与所述第二曝气组件相对设置。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罐呈圆柱结构状,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长度等于所述主罐的直径长度。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菌种罐呈圆柱结构状,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长度等于所述主罐的直径长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母菌种罐的中上部呈圆柱结构状,所述母菌种的下部呈倒圆锥结构状,且所述母菌种罐的中上部和所述母菌种罐的下部相匹配;所述主罐的容积大于所述母菌种罐的容积,所述主罐的容积大于所述物料罐的容积。

1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3、本申请提供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包括:主罐、母菌种罐、物料罐和污水罐。其中,将母菌种罐设置在主罐的中部,与主罐的连通。物料罐设置在主罐的上部,与主罐连通。污水罐设置在主罐的上部,与主罐连通。将母菌种罐设置在主罐的中部,使得主罐向外输送氨氮菌种液后,母菌种罐向主罐补充的氨氮菌种,再次得到的菌种液的浓度仍与排放出的菌种液的浓度一致,不会因为主罐内产生的浮沫,导致母菌种罐排放菌种缓慢的影响。在主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组件,母菌种罐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曝气组件。由于氨氮菌种的密度较小,容易在溶液中分散和激活驯化,因此氨氮菌种在母菌种罐内先进行激活,后再进入主罐,根据物料罐和污水罐输送的营养物质及污水进一步驯化氨氮菌种,避免降低氨氮菌种的分解能力,使得氨氮菌种投放至相应的污水领域,提高氨氮菌种的成活率,使得氨氮菌种加快处理污水领域的氨氮化合物。

14、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罐、母菌种罐、物料罐和污水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组件包括:第一穿孔曝气管和第一接风机;所述第一接风机与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呈L型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的纵线结构与所述主罐的一侧的内壁相贴合,第一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主罐的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曝气组件包括:第二穿孔曝气管和第二接风机;所述第二接风机设置在所述母菌种罐外,所述第二接风机与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连通,第二穿孔曝气管呈L型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且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纵线结构与所述主罐的一侧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主罐的内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母菌种罐的中部连通,所述主罐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物料罐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罐与所述主罐的上部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所述污水罐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母菌种罐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罐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物料罐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上部,所述污水罐设置在所述主罐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菌种罐、所述物料罐和所述污水罐邻近设置,且所述物料罐与所述第一曝气组件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菌种罐的上部设置有接料管,所述接料管与所述母菌种罐连通,所述接料管与所述第二曝气组件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呈圆柱结构状,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长度等于所述主罐的直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菌种罐呈圆柱结构状,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长度等于所述主罐的直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菌种罐的中上部呈圆柱结构状,所述母菌种的下部呈倒圆锥结构状,且所述母菌种罐的中上部和所述母菌种罐的下部相匹配;所述主罐的容积大于所述母菌种罐的容积,所述主罐的容积大于所述物料罐的容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罐、母菌种罐、物料罐和污水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组件包括:第一穿孔曝气管和第一接风机;所述第一接风机与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呈l型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的纵线结构与所述主罐的一侧的内壁相贴合,第一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主罐的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曝气组件包括:第二穿孔曝气管和第二接风机;所述第二接风机设置在所述母菌种罐外,所述第二接风机与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连通,第二穿孔曝气管呈l型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内部,且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纵线结构与所述主罐的一侧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设置在所述主罐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穿孔曝气管的横线结构的两端与所述主罐的内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菌种激活驯化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罐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母菌种罐的中部连通,所述主罐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物料罐的上部连通,所述污水罐与所述主罐的上部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所述污水罐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与所述监测模块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捷舒孝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富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