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悬架装置、车身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的发展,对于驾驶车辆时的舒适性需求也随之提升,汽车悬架对于车辆减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悬架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类,非独立悬架同时连接车架左右两侧的车轮,会使左右车轮的运动相互影响,容易产生跳动和摇摆现象,独立悬架则独立连接于一侧的车轮,但通常独立悬架的结构简单,仅能够对车轮所传递的垂直作用力进行缓冲,无法缓冲左右方向的冲击力。
2、目前,通常会采用双叉臂式悬架进行车轮与车架的连接,双叉臂式悬架的横向刚度较好,能够缓冲左右方向的冲击力,但通常其叉臂结构与减振元件会固定连接在一起,无法针对不同车型灵活调整悬架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架装置、车身总成及车辆,能够在保证悬架结构对左右方向冲击力缓冲的情况下,实现悬架装置的灵活调整。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架装置,其中,包括转向结构、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连接结构和减振组件,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转向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结构(10)、第一摆臂(20)、第二摆臂(30)、连接结构(40)和减振组件(50),所述第一摆臂(20)和所述第二摆臂(3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向结构(10)和车架(210)之间,所述第一摆臂(20)、所述第二摆臂(30)和所述减振组件(50)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方向(Y)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减振组件(50)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车架(210)的减振连接部(51),所述第二摆臂(30)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0)活动连接于所述减振组件(50),且所述连接结构(40)可拆卸式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30)和所述减振组件(50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结构(10)、第一摆臂(20)、第二摆臂(30)、连接结构(40)和减振组件(50),所述第一摆臂(20)和所述第二摆臂(3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转向结构(10)和车架(210)之间,所述第一摆臂(20)、所述第二摆臂(30)和所述减振组件(50)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方向(y)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减振组件(50)具有用于连接所述车架(210)的减振连接部(51),所述第二摆臂(30)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0)活动连接于所述减振组件(50),且所述连接结构(40)可拆卸式的连接于所述第二摆臂(30)和所述减振组件(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0)包括连杆(41)和连接件(42),所述连杆(41)与所述第一方向(x)呈预设角度延伸,所述连杆(41)通过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摆臂(30)和所述连接件(4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42)还与所述减振组件(50)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摆臂(30)、所述连杆(41)、所述连接件(42)和所述减振组件(50)均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的平面内能转动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2)呈三角形结构,包括分别设于三角处的第一连接孔(421)、第二连接孔(422)和第三连接孔(423),所述减振组件(5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21),所述连杆(4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孔(422),所述连接件(42)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423)与所述车架(210)转动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2)具有贯穿设置的减重孔(424),所述减重孔(424)避让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21)、所述第二连接孔(422)和所述第三连接孔(423)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梁(21)、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梁(22)、一个第一连接部(23)和多个第二连接部(24),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21)的第一端相交并相连接的设置,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海科,
申请(专利权)人: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