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尤其涉及一种堆叠微型显示单元以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面板,可以显示数字、文字以及图形图像等信息,不仅可以应用在户内的小屏显示领域,也可以应用在户外大屏的显示领域。led显示面板之所以受到重视而得到迅速发展,是与它亮度高、电压低、功耗小、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等优点分不开的。
2、微型发光单元(微型发光单元例如包括micro-led、mini-led以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的出现,使得led显示面板朝着更高亮度、更高发光密度、更高发光均匀性方向发展。示例性的,普通micro-led构成的显示面板是通过红光、绿光和蓝光microled三种颜色的芯片混合和合成显示技术完成显示方案。由于一些特殊应用的需求,需要将microled芯片做成几个微米或者十几微米的尺寸。由于microled显示面板的红光microled芯片是用砷化镓材料制作的,当芯片尺寸到十几微米和几微米时,导致发光强度不高,远远达不到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堆叠微型显示单元以及显示面板,以提高微型显示单元的发光强度。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堆叠微型显示单元,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具有出光方向,包括:
3、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在出光方向上垂直堆叠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串联连接;
4、至少两层量子点颜色转
5、所述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波长均为第一波长,所述至少两层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在所述微型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激发下产生的光的波长均为第二波长,所述第二波长大于所述第一波长。
6、可选地,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微型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微型发光单元和第二微型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指向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的方向为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的出光方向;
7、至少两层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中任意相邻设置的两层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包括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和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靠近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远离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一侧。
8、可选地,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层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远离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用于反射所述微型发光单元的光,并透过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光。
9、可选地,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还包括至少两层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远离与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对应设置的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用于反射所述微型发光单元的光,并透过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光。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
11、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层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位于同层,所述粘结层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凹槽或通孔,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粘结层周向环绕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粘结层包括透明粘结层;
13、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
14、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厚度。
15、可选地,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包括第三发光部和第四发光部,所述第三发光部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四发光部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
16、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靠近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三发光部;
17、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远离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18、或者,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远离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
19、可选地,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厚度。
20、可选地,所述光学膜层包括布拉格反射层。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
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串联连接,可以保证在出光方向上垂直堆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具有高耐压的特点,且每一个微型发光单元都对应设置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提高了该堆叠微型显示单元的发光强度。微型发光单元和与之对应设置的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层数越多,该堆叠微型显示单元的发光强度越高。
23、且微型发光单元除了可以激发与之对应设置的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发光之外,微型发光单元还可以激发出光方向上的其他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发光,从而提高了该微型发光单元的光利用率以及激发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发光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该堆叠微型显示单元的发光强度。
24、另外,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波长均为第一波长,说明至少两个微型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同;至少两层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在微型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的激发下产生的光的波长均为第二波长,说明至少两层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产生的光的颜色相同。通过设置同一发光颜色的微型发光单元串联连接去激发相同发光颜色的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发光,提高了该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发光波长的一致性。
25、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微型显示单元,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具有出光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还包括至少两层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远离与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对应设置的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用于反射所述微型发光单元的光,并透过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位于同层,所述粘结层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凹槽或通孔,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粘结层周向环绕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型发光单元包括第三发光部和第四发光部,所述第三发光部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四发光部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和所述粘结层在所述第一微型发光单元的正投影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包括布拉格反射层。
1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微型显示单元,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具有出光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微型显示单元还包括至少两层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远离与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对应设置的微型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用于反射所述微型发光单元的光,并透过所述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微型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层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第一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位于同层,所述粘结层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忠,孔玮,李军帅,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湖烟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