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704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互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及其加工方法。包括第一一次铜排、第二一次铜排、二次绕组、铁芯及信号兼容器。二次绕组及铁芯被封装于实心封包内;第一一次铜排和第二一次铜排都为可装缷结构;第一一次铜排轴向穿过所述铁芯,第二一次铜排为几字型结构,中部与第一一次铜排平行设置,并联安装于实心封包外;信号兼容器与二次绕组输出端可装卸式并联;包括壳体、PCB板及两组信号变换电路;所述信号变换电路和二极管部署于所述PCB板上,并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信号变换电路包括电连接的电阻分压器、电压跟随器及微型变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易于散热,可同时实现多种二次信号输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感器,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电流互感器的本质是一种变压器,其主要功能在于:对高电压或大电流进行隔离并使其变成低电压或小电流后供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回路使用。

2、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电流互感器的主要结构由封装于一实心封包内的绕组和铁芯组成;其中,绕组又分为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具体的,对于一次绕组,其匝数较少、导线较粗,串联入被测或被保护的电路内;二次绕组则与之相反,匝数较多、导线较细,与测量端或保护端相连。

3、专利技术人发现,作为一种传统的结构简单的电路器件,电流互感器在实际应用时仍具有以下缺陷:一方面,随着电网系统的标准化、智能化发展,与二次绕组相应的二次信号被分为了传统强电信号、现代智能配电测量信号、现代智能配电零序保护信号三种;同时对任意一种二次信号而言,其在具体应用时也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电气参数规格。但现有的电流互感器在实际应用时只能满足一种固定规格的二次信号的输出(如,只能实现1a的传统强电信号,或只能实现0.2v的零序保护信号),从而导致实际应用时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互相配合的第一一次铜排、第二一次铜排、二次绕组、铁芯及信号兼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兼容器包括大功率放电二极管;其中,所述大功率放电二极管用于进行二次开路保护,其焊接安装于所述PCB板上,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及所述可变电阻的空余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次铜排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一次铜排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互相配合的第一一次铜排、第二一次铜排、二次绕组、铁芯及信号兼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兼容器包括大功率放电二极管;其中,所述大功率放电二极管用于进行二次开路保护,其焊接安装于所述pcb板上,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电阻及所述可变电阻的空余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次铜排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一次铜排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二次输出端对应的信号为电流型,所述第一弱电输出端子及所述第二弱电输出端子对应的信号均为电压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散热的多信号兼容型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缩绝缘套管,所述热缩绝缘套管包覆于所述第一一次铜排及所述第二一次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陆蔚峰陈莹钱凤娟卜炫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靖江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