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打磨,具体为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工厂加工的过程中常需要对工件的表面进行打磨等操作,此时需要使用平面磨床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加工,但是现有的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例如申请号cn202122596609.8公开了双端面磨床磨盘结构,包括部件台,部件台顶部设置有第一砂轮,部件台底部设置有支撑脚,部件台两侧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一端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一侧设置有第二砂轮,部件台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电机,电机一端设置有磨盘,磨盘上贯穿设置有开槽,开槽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持块,开槽远离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持块,开槽靠近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中设置有复位弹簧,收纳槽远离开槽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中设置有拉绳,磨盘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手轮。该双端面磨床磨盘结构能够快速对加工弹簧进行安装固定与拆卸,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够加工多种尺寸的弹簧,加强了装置的适用性。但是该装置使用单个磨盘,打磨装置较为单一,灵活性不足,且未设置清洁装置无法清理打磨产生的碎屑,从而影响对工件的打磨效果。
3、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4、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无清洁装置和磨盘灵活度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
3、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前端与所述电机锥形齿轮键连接。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伺服电机启动时可以带动点击锥形齿轮转动。
5、优选的,所述电机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丝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互啮合。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锥形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运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转动,同时带动连杆转动运动,从而带动与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齿轮同步转动。
7、优选的,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端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杆与所述升降螺孔构成升降结构。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锥齿轮转动时会带动丝杆同步转动,同时带动与丝杆螺栓连接的磨盘支架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9、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下端与所述中心转轴键连接,且所述中心转轴的下端与所述中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齿轮的外围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的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内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中心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中心齿轮转动,中心齿轮转动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的同时会在内齿轮上进行旋转活动,可以使从动齿轮在以中心转轴为中心旋转活动的同时可以进行自转活动。
11、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与所述从动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从动滑杆与所述旋转滑槽构成滑动连接,且所述从动滑杆的下端与所述磨盘本体和所述风扇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磨盘本体和所述风扇本体间隔分布。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磨盘本体在绕中心转轴旋转的同时能够自传,从而可以更加灵活的对加工件的表面进行打磨,同时可以带动两个磨盘本体中间设置的风扇本体进行相同的运动,可以将磨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吹开防止其积攒后影响打磨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设置有碎屑清理装置,可以使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磨盘本体转动的同时带动期间设置的风扇本体进行转动和自转,能够更加有效的清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碎屑,具有防止碎屑积攒影响打磨效果的功能;
15、2、本技术设置有联动结构,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中心齿轮转动时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的磨盘本体和风扇本体以中心转轴进行转动的同时进行自转活动,可以使打磨更加灵活且增强打磨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上设有电机锥形齿轮(3),所述电机锥形齿轮(3)上设有第一锥形齿轮(4),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上设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形齿轮(6),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旁设有第三锥齿轮(19),所述第三锥齿轮(19)上设有丝杆(7),且所述丝杆(7)上设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上方设有磨盘支架(8),所述磨盘支架(8)的两端设有升降螺孔(14),所述磨盘支架(8)的上方设有第二伺服电机(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的下端设有中心转轴(10),且所述中心转轴(10)下端设有中心齿轮(11),所述中心齿轮(11)旁边设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的外侧设有内齿轮(17),且所述从动齿轮(12)的下端设有从动滑杆(15),所述从动滑杆(15)的下端设有风扇本体(16)或磨盘本体(13),所述从动滑杆(15)旁边设有旋转滑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锥形齿轮(3)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相互啮合,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与所述丝杆(7)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7)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与所述第三锥齿轮(19)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锥齿轮(19)的上端与所述丝杆(7)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杆(7)与所述升降螺孔(14)构成升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的下端与所述中心转轴(10)键连接,且所述中心转轴(10)的下端与所述中心齿轮(1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齿轮(11)的外围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的从动齿轮(12),且所述从动齿轮(12)与所述中心齿轮(11)相互啮合,且所述内齿轮(17)与所述从动齿轮(12)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2)的中心与所述从动滑杆(15)固定连接,且所述从动滑杆(15)与所述旋转滑槽(18)构成滑动连接,且所述从动滑杆(15)的下端与所述磨盘本体(13)和所述风扇本体(16)固定连接,且所述磨盘本体(13)和所述风扇本体(16)间隔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上设有电机锥形齿轮(3),所述电机锥形齿轮(3)上设有第一锥形齿轮(4),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上设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形齿轮(6),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旁设有第三锥齿轮(19),所述第三锥齿轮(19)上设有丝杆(7),且所述丝杆(7)上设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上方设有磨盘支架(8),所述磨盘支架(8)的两端设有升降螺孔(14),所述磨盘支架(8)的上方设有第二伺服电机(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的下端设有中心转轴(10),且所述中心转轴(10)下端设有中心齿轮(11),所述中心齿轮(11)旁边设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的外侧设有内齿轮(17),且所述从动齿轮(12)的下端设有从动滑杆(15),所述从动滑杆(15)的下端设有风扇本体(16)或磨盘本体(13),所述从动滑杆(15)旁边设有旋转滑槽(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磨床的磨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下端与所述底座(1)的内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前端与所述电机锥形齿轮(3)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徵波,黄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新特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