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6671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负极活性材料90份、导电剂3‑6份、粘结剂1‑5份;所述粘结剂包括如下各组分制成:功能聚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氯、五氟苯甲酰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催化剂、相容剂、纤维素纳米晶,余量为丁苯橡胶;所述功能聚合物包括如下单体引入的结构单元:N‑[(4‑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二乙醇胺、三松香酸甘油酯、萘二异氰酸酯。该电极膜电解液耐受性、剥离强度和耐湿热老化性能优异,应用于锂电池中制成的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工作电压、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能源行业中的领军者,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动力、储能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其功耗急剧增加,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效率和循环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电池负极电极膜作为锂电池的重要部件,是电池反应的主要场所,不但负责离子传输,还提供电子传导,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性能。因此,开发综合性能和性能稳定性佳的锂电池负极电极膜显得尤为重要。

2、锂电池负极电极膜指的是用于锂电池负极含有活性物质的膜片,该膜片一般含有活性物质(用于提供锂离子和接受锂单质)、粘合剂和导电剂,粘合于集流体上形成极片。现有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形成的技术因为涉及到涂布工艺,需要用到溶剂,例如nmp和纯水等。存在电极膜浆料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易产生严重的团聚现象,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影响。导电剂分布不均匀会影响极片电子流通,粘结剂分布不均匀会影响涂层结合强度。除此之外,市面上的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应用于锂电池中制成的锂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负极活性材料90份、导电剂3-6份、粘结剂1-5份;所述粘结剂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制成:功能聚合物50-60wt%、2,6-吡啶二甲酰氯1-3wt%、五氟苯甲酰氯2-4wt%、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1-3wt%、催化剂1-2wt%、相容剂3-5wt%、纤维素纳米晶8-10wt%,余量为丁苯橡胶;所述功能聚合物包括如下单体引入的结构单元:N-[(4-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二乙醇胺、三松香酸甘油酯、萘二异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负极活性材料90份、导电剂3-6份、粘结剂1-5份;所述粘结剂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各组分制成:功能聚合物50-60wt%、2,6-吡啶二甲酰氯1-3wt%、五氟苯甲酰氯2-4wt%、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1-3wt%、催化剂1-2wt%、相容剂3-5wt%、纤维素纳米晶8-10wt%,余量为丁苯橡胶;所述功能聚合物包括如下单体引入的结构单元:n-[(4-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二乙醇胺、三松香酸甘油酯、萘二异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硬碳、软碳、人造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乙炔炭黑、super p、ks-6按质量比1:(1-2):(1-2)混合形成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电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n-[(4-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二乙醇胺、三松香酸甘油酯、萘二异氰酸酯、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加入到高沸点溶剂,在惰性气体氛围,70-90℃下搅拌反应5-8小时,后升温至90-95℃继续搅拌反应10-14小时,反应结束后在水中沉出,用乙醇洗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曦周青兵夏超华李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