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54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非门模块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1、N沟道场效应管Q2和天线,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P沟道场效应管Q1和N沟道场效应管Q2并联设置,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源VCC,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高、低电平信号,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接收到的高、低电平信号进行翻转,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翻转后的高、低电平信号输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非门模块电路输入低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导通N沟道场效应管Q2截止,天线能够向空间辐射调制波。本技术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发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摩托车为了满足或提升使用者对摩托车车辆防盗和功能体验需求,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开始搭载智能钥匙控制单元,通过智能钥匙控制单元与使用者随身携带的智能钥匙相互通信进行防盗认证后才能解锁或者启动车辆,在与使用者随身携带的智能钥匙通信的时候需要用到驱动电路驱动天线进行通信,但是目前现有的驱动电路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和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发射驱动电路,该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2、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非门模块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1、n沟道场效应管q2和天线,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p沟道场效应管q1和n沟道场效应管q2并联设置,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源vcc,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天线的输入端,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高、低电平信号,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接收到的高、低电平信号进行翻转,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翻转后的高、低电平信号输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非门模块电路输入高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截止n沟道场效应管q2导通,非门模块电路输入低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导通n沟道场效应管q2截止,天线能够向空间辐射调制波。

3、作为可选地,所述天线内部设置有谐振电感l和谐振电容c,谐振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谐振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容c的第一端,谐振电容c的第二端接地。

4、作为可选地,还包括谐振电阻r,所述谐振电阻r的第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谐振电阻r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感l的第一端。

5、作为可选地,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能够间隔地输出谐振载波信号。

6、作为可选地,所述谐振载波信号的频率为125000赫兹。

7、作为可选地,所述谐振载波信号为方波信号。

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所述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非门模块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1、n沟道场效应管q2和天线,使用时,通过微处理器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来实现二进制信号的输出,通过p沟道场效应管q1和n沟道场效应管q2来驱动天线,天线向空间辐射二进制信号的调制波,来实现对智能钥匙的通信,由于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p沟道场效应管q1和n沟道场效应管q2即可驱动天线,相比于现有的技术结构更加的简单,另外由于结构简单,所以制造成本也更低。具有结构简单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非门模块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1、N沟道场效应管Q2和天线,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P沟道场效应管Q1和N沟道场效应管Q2并联设置,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源VCC,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天线的输入端,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高、低电平信号,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接收到的高、低电平信号进行翻转,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翻转后的高、低电平信号输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非门模块电路输入高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截止N沟道场效应管Q2导通,非门模块电路输入低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导通N沟道场效应管Q2截止,天线能够向空间辐射调制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内部设置有谐振电感L和谐振电容C,谐振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谐振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容C的第一端,谐振电容C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谐振电阻R,所述谐振电阻R的第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谐振电阻R的第二端连接谐振电感L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能够间隔地输出谐振载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载波信号的频率为125000赫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载波信号为方波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发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非门模块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1、n沟道场效应管q2和天线,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p沟道场效应管q1和n沟道场效应管q2并联设置,非门模块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源vcc,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天线的输入端,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高、低电平信号,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接收到的高、低电平信号进行翻转,非门模块电路能够将翻转后的高、低电平信号输入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非门模块电路输入高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截止n沟道场效应管q2导通,非门模块电路输入低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1导通n沟道场效应管q2截止,天线能够向空间辐射调制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绪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巩诚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