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51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基因TtMI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与寄主植物互作过程中发挥毒性功能,抑制寄主植物的免疫反应。利用RNA干扰技术,将TtMIF基因表达的双链RNA以纳米材料作为介导载体,喷洒于苜蓿斑蚜虫体,苜蓿斑蚜存活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的表达量和/或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苜蓿的虫害防治提供了参考途径,对牧草的科学种植以及牧草品质的提升具有贡献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涉及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苜蓿(medicagosatival.)是公认的“牧草之王”,其营养价值高,种植面积广。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对于优质牧草的需求量也随之提高。苜蓿斑蚜(therioaphistrifolii)作为危害苜蓿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牧草的正常生长。苜蓿斑蚜具有特殊的口器,在取食植物时分泌唾液抑制植物免疫反应,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传播病毒导致苜蓿大量减产。

2、目前苜蓿斑蚜防治手段多为化学防治,但化学药剂残效较短,虫口密度很快回升,故而只能提高施用频率,此举对苜蓿安全生产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单一功效的传统农药防治效果欠佳。对于苜蓿斑蚜的绿色防治,目前多聚焦于微生物源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和苏云金杆菌制备的菌剂,或植物源物质如苦参碱、拟除虫菊酯等的开发。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新型材料进行苜蓿斑蚜防控研究较少,基于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发掘苜蓿斑蚜新型防治靶标,对苜蓿斑蚜的安全高效防治、牧草的科学种植乃至畜牧业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基因TtMIF,其特征在于,TtMI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为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的编码基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斑蚜唾液蛋白基因TtMIF,其特征在于,沉默所述TtMIF基因,或沉默TtMIF基因的特异性片段,降低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的表达量和/或活性,进而降低苜蓿斑蚜的生存率。

3.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TtMIF基因编码,并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苜蓿斑蚜唾液蛋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基因ttmif,其特征在于,ttmi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为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的编码基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苜蓿斑蚜唾液蛋白基因ttmif,其特征在于,沉默所述ttmif基因,或沉默ttmif基因的特异性片段,降低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的表达量和/或活性,进而降低苜蓿斑蚜的生存率。

3.一种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ttmif基因编码,并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斑蚜唾液蛋白ttmif由苜蓿斑蚜分泌,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雄兵古文鑫朱凯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