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649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1
本申请公开了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属于桥隧衔接施工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施工场地需求,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在桥隧衔接段隧道洞口设置高填筑平台;按照地基处理、分层填筑、变形监测及坡面防护等步骤分区进行平台填筑施工;按照变形、减隔震、防水等相关要求进行桥隧衔接施工。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避免材料浪费及符合绿色施工环保理念;隧道桥梁衔接处施工不存在相互干扰、无交叉作业,可以达到同步施工,减少了建设工期,节约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实现了高效率及高质量的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桥隧施工,尤其涉及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我国西南部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桥隧相连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当隧道洞口与地面高差较大时,常在隧道洞口填筑一个临时高填筑平台作为施工场地。传统高填筑平台建造方案在隧道洞口施工完成后将其拆除,然后采用桥台进洞的桥隧串联方式施工。传统高填筑平台建造方案先填后拆耗时耗力、经济性差且不符合绿色施工环保理念。高速铁路桥隧衔接段高填方路基变形控制严格,且涉及路基路面、桥梁桥面、隧道仰拱衔接等多个衔接部位。隧道洞口临时高填筑平台在地基处理、填料选择、分层厚度、压实控制等严格按照高铁路基标准进行实施;同时做好路基与桥面及隧道仰拱的衔接措施。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桥隧衔接部位隧道扩宽结构及架桥施工方法(公告号cn111270615a),该专利通过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对隧道出口正洞进行挖掘施工,使隧道洞口段宽度大于隧道主体段宽度,并在桥台施工完成后对所述桥台的台背进行回填施工。通过桥台台背上安装架桥机在隧道洞口段进行梁片架设施工,并在梁片架设完成后进行模筑二次衬砌施工。同时对隧道出口桥隧衔接部位进行扩宽,扩宽结构截面和隧道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一致。但是其桥隧衔接过渡段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效率和质量不理想,桥隧衔接部位未得到有效地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陡地形桥隧衔接过渡段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效率和质量不理想,实现了高效率及高质量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过渡段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高填筑平台在桥隧的洞口规划一高填筑平台,并进行减隔震结构设计,进行高填筑平台地基处理,高填筑平台填筑施工,高填筑平台长期变形监测及桥隧衔接施工。

3、进一步地,高填筑平台在桥隧的洞口规划一高填筑平台,并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包括,前期将高填筑平台作为施工高填筑平台,后期将高填筑平台作为连接隧道与桥梁之间的永久路基。

4、进一步地,所述高填筑平台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地基加固以及地面排水;所述地基加固采用素混凝土桩进行处理,素混凝土桩呈三角形布置且等间距;地面排水采用高填筑平台地基的两侧设置边沟进行排水。

5、进一步地,所述高填筑平台填筑施工包括高填筑平台分区分层填筑、高填筑平台分层预压、高填筑平台沉降观测及高填筑平台坡面防护。

6、进一步地,所述高填筑平台分区分层填筑包括基床表层以下填筑,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以及高填筑平台便道施工。

7、进一步地,所述基床表层以下填筑的方法包括:分层填筑级配碎石,并分层碾压;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人工配合找平;

8、所述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填筑的方法包括:分层铺设土工格栅并分层填筑ab组填料,ab组填料均为碎石类土,并控制含水量;

9、基床表层填筑的方法包括: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填筑,分层进行填筑;填筑表层之前,控制基床表层底面的孔隙率、标高及平整度;

10、与高填筑平台同步填筑一条坡道,分层填筑ab组填料并分层碾压,使其达到压实度要求,在其表面浇筑混凝土。

11、进一步地,所述高填筑平台分层预压的方法包括:堆载预压,高填筑平台每填筑三米进行预压一次,填筑预压土方,在预压土方的底面应铺设一层土工布;

12、所述高填筑平台沉降观测的方法包括,在短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段选取三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三个沉降桩,布置于路基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每隔3米高度在高填筑平台路基中心线处分别埋设一个单点位移计;

13、所述高填筑平台坡面防护的方法包括,拱形骨架护坡施工,骨架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拼装,镶边及踏步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安装时采用双面胶带纸塞缝,模板支设完成后挂线对模板进行精调,模板调整好后,对模板进行加固,并浇筑回填;

14、干砌片石护坡施工的方法包括:结构形式为双层干砌片石厚:上层0.25~0.35m,下层0.25m;在护坡面和高填筑平台土之间设置1~2层的砂、砾石垫层,垫层厚0.1~0.15m;当冲刷深度大于1.0m时,采用浆砌片石脚墙基础,并要求将基础埋置在冲刷线以下;

15、所述高填筑平台长期变形监测的方法包括,短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完成后,在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高填筑平台封顶后开放交通,加速其成型压缩,并长期利用单点位移计和沉降桩以及位移边桩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

16、进一步地,所述桥隧衔接施工包括桥台施工、隧道仰拱回填、减隔震结构设计、桥台与高填筑平台路基连接处理及隧道仰拱填充面与高填筑平台路基连接处理。

17、进一步地,所述桥台施工,对开挖的底部及侧壁进行人工整平,在四周铺设钢筋网片同时喷射混凝土固定其位置,待四周稳定后进行钢筋绑扎施工;钢筋绑扎分两次施工,待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剩余钢筋进行绑扎,分层浇筑,并采取降温措施;

18、所述隧道仰拱回填,将隧道底部的弧形整体浇筑到同一平面;所述桥台与高填筑平台路基连接处理,使用钢筋混凝土对桥台和路基段进行贯通加固;桥台与高填筑平台的连接处设置减隔震结构设计,设置橡胶止水带,设置橡胶伸缩缝;

19、隧道仰拱填充面与高填筑平台路基连接处理,高填筑平台路基作为永临结构设施,在桥隧施工前已完成施工并作为隧道洞口口施工高填筑平台;桥隧衔接过渡段减隔震结构设计,采用支座加装回型钢耗能装置减隔震支座,高填筑平台路基顶面和隧道仰拱填充面平齐,采用橡胶伸缩缝,在高填筑平台与仰拱回填的连接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并在高填筑平台和隧道仰拱填充面上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隧道施工高填筑平台与山体边界结合处需做防水施工。

20、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1、由于采用了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本申请中填筑作业高填筑平台确保半山腰处的隧道洞口场地平整开阔,各类功能性用房和保障设施等合理布局,同时满足大机设备停放、大型机械组装、观摩交流等需求,还能解决桥隧衔接的不均匀沉降,避免路面结构出现过度破坏,保证行车安全,减少路面养护于维修费用所以,有效解决了高陡地形桥隧衔接过渡段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效率和质量不理想,进而实现了高效率及高质量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过渡段路基高填筑平台施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施工场地需求,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在桥隧衔接段隧道洞口设置高填筑平台;按照地基处理、分层填筑、变形监测及坡面防护等步骤分区进行平台填筑施工;按照变形、减隔震、防水等相关要求进行桥隧衔接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地基加固以及地面排水;所述地基加固采用素混凝土桩进行处理,素混凝土桩呈三角形布置且等间距;地面排水采用高填筑平台地基的两侧设置边沟进行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填筑施工包括高填筑平台分区分层填筑、高填筑平台分层预压、高填筑平台变形监测及高填筑平台坡面防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分区分层填筑包括基床表层以下填筑,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以及高填筑平台便道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床表层以下填筑的方法包括:分层填筑级配碎石,并分层碾压;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人工配合找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分层预压的方法包括:堆载预压,高填筑平台每填筑三米进行预压一次,填筑预压土方,在预压土方的底面应铺设一层土工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隧衔接施工包括桥台施工、隧道仰拱回填、减隔震结构设计、桥台与高填筑平台路基连接处理及隧道仰拱填充面与高填筑平台路基连接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台施工,对开挖的底部及侧壁进行人工整平,在四周铺设钢筋网片同时喷射混凝土固定其位置,待四周稳定后进行钢筋绑扎施工;钢筋绑扎分两次施工,待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剩余钢筋进行绑扎,分层浇筑,并采取降温措施;

...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施工场地需求,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在桥隧衔接段隧道洞口设置高填筑平台;按照地基处理、分层填筑、变形监测及坡面防护等步骤分区进行平台填筑施工;按照变形、减隔震、防水等相关要求进行桥隧衔接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地基加固以及地面排水;所述地基加固采用素混凝土桩进行处理,素混凝土桩呈三角形布置且等间距;地面排水采用高填筑平台地基的两侧设置边沟进行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填筑施工包括高填筑平台分区分层填筑、高填筑平台分层预压、高填筑平台变形监测及高填筑平台坡面防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填筑平台与高铁桥隧衔接结构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填筑平台分区分层填筑包括基床表层以下填筑,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以及高填筑平台便道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皇松伟张自光何宏盛丁亚文王志红郑旺孙玉玺张猛张梦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