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技术_技高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632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选取多款新能源汽车对其动力电池碳排放性能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各新能源汽车及其对应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计算动力电池总能量;核算动力电池在使用阶段因能量损失产生的碳排放量,和因重量导致的碳排放量;综合所得的能量碳排放量、重量碳排放量核算结果,以高能效或轻量化为目的评价各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实现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的科学、高效和准确的核算和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是我国出口的新亮点,体现了我国的低碳竞争力。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总量的30%~40%,是保障低碳发展的关键。动力电池的碳排放涵盖其全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使用和回收等环节。其中,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最具争议且常被忽视,理解并减少这一阶段的碳排放变得越来越重要。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核算:

2、能量损失: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因能量损失产生的碳排放。电池化学性质、温度、老化等因素都会影响能量损耗。提高电池能效设计可减少此类碳排放,因为能量转换效率越高,所需电力越少,碳排放也随之减少。

3、电池重量:电池重量增加会提高车辆总重量,从而增加能耗,特别是在加速和爬坡时。通过轻量化设计减少电池重量,可以降低整车能耗和碳排放。

4、现有的核算方法存在不足:一是缺乏科学量化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的方法,未充分考虑能量损失和重量对碳排放的影响;二是缺乏中国本土化数据,导致核算不准确;三是评价方法缺失,使得自主品牌低碳竞争力弱,难以应对国际碳管理法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以实现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的科学、高效和准确的核算和评价。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4、进一步的,选取多款新能源汽车对其动力电池碳排放性能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

5、t1、参数测定:确定各新能源汽车及其对应动力电池的基本参数,计算动力电池总能量;

6、t2、碳排放核算:核算动力电池在使用阶段因能量损失产生的碳排放量,和因重量导致的碳排放量;

7、t3、碳排放评价:综合t2所得的能量碳排放量、重量碳排放量核算结果,以高能效或轻量化为目的评价各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性能。

8、进一步的,在所述t1中,基本参数包括电池类型、电池重量、电池能量、电池年等效充放电次数、电池使用年限、整车重量、电动车电耗、生命周期行驶距离;

9、动力电池总能量如下计算:

10、;

11、式中,为动力电池总能量;为电池能量;为年完全等效充放电次数;为电池使用年限。

12、进一步的,在所述t2中,核算动力电池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量,根据能量损失量核算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13、;

14、;

15、式中,为动力电池能量损耗;为动力电池圆周能量损失率;为车辆百公里电耗;为车辆预期的生命周期行驶距离;为动力电池能量损耗的碳排放;为电力的碳排放因子。

16、进一步的,在所述t2中,动力电池因重量损失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包括:

17、;

18、;

19、;

20、式中,为动力电池重量引起的车辆电量消耗的系数;为与重量相关的能量消耗;为与重量无关的能量消耗;为车辆百公里电耗;为整车重量;为油电转化系数;为动力电池重量导致的电能消耗量;为电池重量,单位为kg;为车辆预期的生命周期行驶距离;为动力电池重量导致的碳排放;为电力的碳排放因子。

21、进一步的,在所述t3中,综合t2所得的能量碳排放量、重量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并将其分配到动力电池提供的每千瓦时的能量中:

22、;

23、;

24、式中,为动力电池使用阶段因能量损失造成的碳排放强度;为动力电池使用阶段因重量导致的碳排放强度;为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中所提供的总能量。

25、进一步的,根据值评价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高能效。

26、进一步的,根据值评价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轻量化。

27、进一步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且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28、进一步的,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29、进一步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3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通过全面考虑多款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参数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因素,精确计算能量损失和重量引起的碳排放,综合评估电池的高能效和轻量化性能,从而全面反映动力电池的碳排放性能;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能够清晰区分不同动力电池的碳排放优劣,还为技术改进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有助于实现减碳目标和环境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多款新能源汽车对其动力电池碳排放性能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1中,基本参数包括电池类型、电池重量、电池能量、电池年等效充放电次数、电池使用年限、整车重量、电动车电耗、生命周期行驶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2中,核算动力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量,根据能量损失量核算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2中,动力电池因重量损失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3中,综合T2所得的能量碳排放量、重量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并将其分配到动力电池提供的每千瓦时的能量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值评价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高能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值评价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轻量化。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且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多款新能源汽车对其动力电池碳排放性能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1中,基本参数包括电池类型、电池重量、电池能量、电池年等效充放电次数、电池使用年限、整车重量、电动车电耗、生命周期行驶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2中,核算动力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量,根据能量损失量核算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2中,动力电池因重量损失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3中,综合t2所得的能量碳排放量、重量碳排放量核算结果,并将其分配到动力电池提供的每千瓦时的能量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锌赵冬昶赵明楠王攀程明王芳马天翼武佳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