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单元输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6182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单元输液系统,其包括: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容器;与所述容器密封结合的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至少一个胶垫;位于胶垫上方的至少一个压片,其压紧所述胶垫以密封盖体;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第二介质的容纳空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单元输液系统,可以在塑瓶上实现双单元或多单元装药,并且可以在使用前迅速便利地加以混合,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用药的安全性,并具有生产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的多单元输 液系统。絲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药、特别是用药的安全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期都很短,必须 在使用前将各个组份混合后才能满足使用要求。目前,此类药物 一般均由医护人员在使用前人工配制。这不但增加了操作人员的 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致力于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 多单元输液系统。在本专利技术的多单元输液系统中,可以在塑瓶上 实现双单元或多单元装药,并且可以在使用前迅速便利地加以混 合,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用药的安全性,并具有生产成 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单元输液系统,其包括用于 容纳第一介质的容器;与所述容器密封结合的盖体;设置在所述 盖体内的至少一个胶垫;位于胶垫上方的至少一个压片,其压紧 所述胶垫以密封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 容纳第二介质的容纳空腔。'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单元输液系统还包括使容纳空腔 破裂的细长件。此外,所述细长件是置于盖体内的内置顶杆或内置穿刺针, 所述内置顶杆或内置穿剌针的上端密封地穿设胶垫而定位,下端 设于容纳空腔中,从而在所述内置顶杆或内置穿刺针受力朝向容 纳空腔的底部移动时,所述下端顶裂或穿剌容纳空腔。此外,所述细长件还可以是外置顶杆或外置穿刺针,所述外 置顶杆或外置穿刺针用于在受力朝向容纳空腔的底部移动时,穿 过盖体中的压片和胶垫,且顶裂或穿刺容纳空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容纳空腔的底壁相对于侧壁 较薄,从而底壁在受细长件推力时破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容纳空腔的侧壁包括切痕, 所述切痕在侧壁受拉伸力时破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盖体包括限定出盖体内部空 间的侧壁和沿垂直于侧壁方向延伸的间壁,所述间壁和容纳空腔一 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容纳空腔是整体封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容纳空腔的下端部封闭、上 端部开口,并所述上端部被胶垫的下表面所覆盖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所述间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容 纳空腔插入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密封性结合。國翻从以下参照附图做出的详细描述中将会更清楚地了解到本专利技术的 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输液瓶和穿剌针的立体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液瓶和穿刺针的立体剖视图,其中详 细地显示了输液瓶以及盖体的内部结构;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输液瓶和穿刺针的剖视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穿刺针穿过盖体并刺破容纳腔体时的状态;图5是显示了穿剌针内置于盖体时的状态;图6是外置顶杆和输液瓶的剖视图7是显示了顶杆内置于盖体时的状态。雌雄讨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单元输液系统100,其中的多单元一词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输液系统中,用于容纳输液 介质的单元是至少两个。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单元输液系统100包括盖 体2和容器。同时,在盖体2上还覆盖有保护膜1。在盖体2可有 效进行密封或可采取其他措施对裸露盖体进行卫生消毒的情况 下,多单元输液系统100可省略保护膜1。如图1所示,保护膜1包括覆盖部分11和从覆盖部分上延伸 出来的撕拉部分12。覆盖部分11的形状对应于盖体2的上部开口 端。覆盖部分11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公知的热封、粘接等方法固定 在盖体2的上部开口端边缘上。撕拉部分12和覆盖部分11 一体地形成。使用者可以用手作用于撕拉部分12,以将覆盖部分11撕 开。撕拉部分1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在图l所示的实施 例中,撕拉部分是两个。保护膜1可由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制成。在保护膜1由铝 塑复合膜制成的情况下,保护膜1面对盖体2的一侧为塑料,朝 向外面的一侧为铝。并且,保护膜1通过焊接或胶合等方式与盖体2 连接,以确保胶垫7、压片6与空气隔绝,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和易 撕开性。盖体2可由医用聚乙烯或医用聚丙烯或聚碳酸脂制造。盖体2呈 大致圆筒状。盖体2的下端具有环形的径向凸缘23,其以本领域 中公知的方式(例如焊接)密封连接到容器上。盖体2包括限定 出盖体内部空间的侧壁21和在侧壁21中沿垂直于侧壁方向延伸的 间壁22。间壁22的上表面和侧壁21的上部分共同限定了凹部空间24。 凹部空间24容纳着胶垫7和压片6,因此具有与胶垫7、压片6相对 应的形状。在盖体2的间壁22上还形成于环形的突起部221,用 于支承胶垫7。在胶垫7受到压片6的挤压之后,胶垫7会作用于 突起部221以和间壁22紧配合,从而对盖体2的密封。侧壁21 在上端部分处还设有肩台211,用于和压片6进行配合。在间壁22还设有至少一个减薄部分222,以便于穿刺针、输 液针头等穿透。为了防止因减薄部分太薄而有可能导致其强度不 足等情况,可以在减薄部分的上、下表面设置加强肋。所述容器内用于容纳着占绝大部分的第一介质A,其中第一 介质A例如是将向人体内输入的生理盐水、营养液、氨基酸液体、 葡萄糖液体等液体介质。在使用输液瓶的情况下,所述容器对应 于瓶体3。该瓶体3可由医用聚乙烯或医用聚丙烯制造。瓶体3的上端具有径向凸缘31,其用于和盖体2下端的径向凸缘23进行焊接 等方式连接。瓶体3可以通过吹塑成型等方法来模制。此外,尽管本专利技术参照输液瓶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容 器还可以对应于输液袋。具体地,在使用输液袋作为容器的情况 下,输液袋的主体部分通常是柔性的,但是输液袋主体部分的上 端连接或形成有硬质的径向凸缘31,以实现输液袋和盖体之间的 连接。在盖体2中设置有胶垫7和压片6。以下具体介绍胶垫7和压 片6的结构特征以及与盖体2的连接关系。胶垫7被推压放置在盖体2的凹部空间24中。胶垫7可由医 用合成橡胶或丁基橡胶制造。胶垫7的形状与盖体2的凹部空间24 的一部分的形状相对应,但高度小于凹部空间24的深度。为了使 胶垫7稳固地安装在凹部空间24中,胶垫7的横断面尺寸略大于 凹部空间24。胶垫7可以仅借助于压片6的推压力而保持在凹部 空间24中,也可以额外地在适当部位施加粘结剂,以使其更为牢 固地密封性保持在凹部空间24中。胶垫7具有板形本体。在胶垫7的板形本体上,沿厚度方向 对称布置着穿刺凹坑71和上下环槽。位于下侧的下环槽的形状对 应于间壁22上的环形突起221,从而在胶垫7受挤压接触间壁22 时被环形突起221所插入。穿刺凹坑71至少为两个,用于供塑料 针头或不锈钢穿刺。同时,其中的一个穿刺凹坑71的位置与间壁 22的减薄部分222相对应或大致对准。在胶垫7上方设置有压片6。压片6可由医用聚乙烯或医用聚 丙烯或聚碳酸脂制造。压片6被保护薄膜1封装在盖体2的凹腔24内,并向下推压着胶垫7,进而密封着盖体2。压片6的形状可以 是大致板状本体。压片6的外轮廓对应于但大于胶垫7的外轮廓。 压片6具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和位置对应于胶垫7 上的穿刺凹坑71,以便于塑料针头或不锈钢针头进行穿刺。同时,压片6的外轮廓大于胶垫7,其超出胶垫7的部分构成 了凸缘62。该凸缘62抵靠在侧壁21的肩台211上。压片6在下 表面上还一体地形成有环形突起61,用于插入到胶垫7上表面的 上环槽内。在压片6受到挤压进而凸缘62抵靠在侧壁21的肩台 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单元输液系统,包括: 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容器; 与所述容器密封结合的盖体; 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至少一个胶垫; 位于胶垫上方的至少一个压片,其压紧所述胶垫以密封盖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容 纳第二介质的容纳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单元输液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第一介质的容器;与所述容器密封结合的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至少一个胶垫;位于胶垫上方的至少一个压片,其压紧所述胶垫以密封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第二介质的容纳空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容纳空腔破裂的细长件。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细长件是置于盖体内的内置顶杆或内置穿刺针,所述内置顶杆或 内置穿刺针的上端密封地穿设胶垫而定位,下端设于容纳空腔中, 从而在所述内置顶杆或内置穿刺针受力朝向容纳空腔的底部移动 时,所述下端顶裂或穿刺容纳空腔。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细长件是外置顶杆或外置穿刺针,所述外置顶杆或外置穿剌针用 于在受力朝向容纳空腔的底部移动时,穿过盖体中的压片和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壮禾季斌
申请(专利权)人:塑之源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