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及其架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607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及其架设方法,应急救灾设备包括爬梯结构梁体单元、固定销、桥面模块、插管、撑杆、平拉索、斜拉索、蜗轮蜗杆铰接接头、平台车及防水布;一节以上爬梯结构梁体单元插接并通过固定销固定,形成不同长度的爬梯结构梁体作为桥面承载梁体或直梯或滑轨;平台车与滑轨配合使用;爬梯结构梁体结合桥面模块、插管、撑杆、平拉索、斜拉索中的一个或几个拼装分别形成人行梁桥、车行梁桥、预张拱结构人行桥、预张拱结构车行桥、张弦结构人行桥、张弦结构车行桥;爬梯结构梁体结合蜗轮蜗杆铰接接头形成人字梯或救援井架、以及翻越障碍专用梯;爬梯结构梁体侧向立于堤坝上结合插管竖直固定,表面铺设防水布形成防汛挡水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人工搬运架设、功能多样、组合成多种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及其架设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地震、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造成桥梁、道路被冲断毁坏,山地社区形成“孤岛”,导致紧急救灾不易,人员和救援物资亦难以运送进入灾区。山地社区道路崎岖,大型救援装备无法到达,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人员和小型救援车辆需要克服山涧、沟渠、陡坡、地裂等障碍,有时还要克服电网高墙、泥泞沼泽等特殊障碍。如此多的困难险阻需要的传统保障装备多样,很难及时配齐也不便携带,使用效率低,不完全满足应急救灾和军事行动之需求。

2、目前桥梁功能单一,没有很好兼顾人员和轻型车辆通行以及其他多样功能的需求。钢便桥构件重量大,人工不能快速搬运和安装。现有发生断桥事件所搭建的水泥涵管溪底便道需3~7天完成,钢便桥更需要1~3周才能抢通,时效上往往缓不济急,且需机械设备辅助架设。已有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轻便桥技术方案,其结构重量轻,功能单一、跨度小、环境适应能力不强、接头结构复杂、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高、经济性不好而没有形成批量产品应用。


技术实现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结构梁体单元、固定销、桥面模块、插管、撑杆、平拉索、斜拉索、蜗轮蜗杆铰接接头、平台车及防水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结构梁体单元包括矩形管、扣环、挂耳、插接管及空心圆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蜗轮蜗杆铰接接头包括蜗轮蜗杆结构、阴接头体及阳接头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结构梁体上安装桥面模块构成人行梁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结构梁体单元、固定销、桥面模块、插管、撑杆、平拉索、斜拉索、蜗轮蜗杆铰接接头、平台车及防水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结构梁体单元包括矩形管、扣环、挂耳、插接管及空心圆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蜗轮蜗杆铰接接头包括蜗轮蜗杆结构、阴接头体及阳接头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结构梁体上安装桥面模块构成人行梁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轻便应急救灾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榀以上人行梁桥或预张拱结构人行桥或张弦结构人行桥的爬梯结构梁体沿横向排布,每节爬梯结构梁体单元插入1~2根插管,所述插管插入空心圆管中分别构成车行梁桥、预张拱结构车行桥、张弦结构车行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黄新磊汪田卢康杨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