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自燃发火测试,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煤自燃是一个自加速的氧化放热反应,氧分子首先在煤表面形成物理、化学吸附热,使煤体温度缓慢上升,而温度的升高促使氧分子克服势阻与煤分子表面活性官能团发生深度氧化分解反应,生成小分子气体,并释放大量反应热,这些热量在煤体内部积聚起来,最终导致了煤炭的自燃。为了测试煤矿井下煤的自燃发火的条件,会用到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211856424u的专利公开了煤自燃倾向性测定装置,其内容记载了“包括加热炉、样罐、测温器、盖板、以及送气机构,加热炉沿开口方向内陷形成容纳内腔,样罐设于容纳内腔内,送气机构穿过加热炉并伸入容纳内腔内用于为样罐内的煤样提供氧化所需的气体,测温器伸入至样罐内并与煤样接触以实时测量煤样的温度,煤自燃倾向性测定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和下滑动机构,加热炉固定设于支撑架上,下滑动机构设于加热炉的下方,下滑动机构的第一端设于支撑架上,下滑动机构的第二端穿过加热炉并伸入至容纳内腔内以与样罐连接,下滑动机构的第二端相对加热炉可活……”,由上述可知,该专利的煤自燃倾向性测定装置通过加热和送气的方式来测试煤炭的自燃发火,但是每次测试时只能测试一组,准确度不高,易出现偶然性,同时不易取出煤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台、第一测试筒、
3、优选的,所述测试台的顶端设置有竖板。
4、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声光报警器和第二声光报警器。
5、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筒与第二测试筒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测试筒与第二测试筒均呈t型。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连接管设置在竖板上。
7、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8、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左侧,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声光报警器、第二声光报警器、电加热器、第一烟雾传感器、第二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设置的第一测试筒和第二测试筒内均可放置煤炭,然后设置的密封组件可密封第一测试筒和第二测试筒,同时设置的进气管可向第一测试筒和第二测试筒内输入一定量的氧气,之后设置的电加热器可加热提高第一测试筒和第二测试筒内的温度,即可在每次测试时能测试两组,准确度高,之后设置的紧固件的转板可旋转,旋转至不再阻挡第一测试筒或第二测试筒时,可拆卸第一测试筒或第二测试筒,以便清理煤炭,最后设置的第一烟雾传感器和第二烟雾传感器可分别检测第一测试筒和第二测试筒内煤炭是否燃烧,当煤炭自燃发火时,第一烟雾传感器和第二烟雾传感器会反馈给控制器,接受反馈的控制器会控制第一声光报警器或第二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以便提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100)的顶端设置有竖板(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0)的顶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声光报警器(130)和第二声光报警器(1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筒(200)与第二测试筒(30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测试筒(200)与第二测试筒(300)均呈T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00)的前端设置有连接管(410),所述连接管(410)上设置有电磁阀(420),所述连接管(410)设置在竖板(1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62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烟雾传感器(630)、第二烟雾传感器(640)和温度传感器(6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台(100)的顶端设置有竖板(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0)的顶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声光报警器(130)和第二声光报警器(1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筒(200)与第二测试筒(30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测试筒(200)与第二测试筒(300)均呈t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燃发火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乐,任天威,辛政阳,廖成阳,武嫌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科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