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02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用于省时省成本,提高装车效率。本技术包括:桶身以及盖设在所述桶身上的桶盖;所述桶身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桶身的两侧上;所述桶盖上设置有出液口与防水透气阀,所述出液口中设置有可拉伸油嘴,所述桶盖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出液口的周围;所述桶身的底部的外侧呈方形设置,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方形的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的形状与所述桶身的底部外侧的形状相同,所述凹陷区域与所述桶身的底部大小相匹配,所述桶身的底部用于嵌入所述桶盖的凹陷区域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塑料桶安全运输,尤其涉及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


技术介绍

1、桶按照材质划分,可以分为塑料桶、金属桶、木桶等,由于塑料桶具有质量轻、寿命长、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常常使用塑料桶来装载物品;塑料桶在装载液体时,为避免热胀冷缩,一般不会装满,而不装满则存在运输途中液体摇晃的问题,液体摇晃会导致塑料桶位移;进一步的,装有液体的塑料桶装上车时,会采用堆叠的方式将若干塑料桶进行叠放,由此充分利用空间,但是,处于上层的塑料桶由于不与车辆直接接触,并且由于桶内液体的摇晃,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处于上层的塑料桶会与下方的桶发生偏移,从对齐状态偏移至不对齐状态,此时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危险系数较大。

2、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第一个是通过捆绑的方式将上层塑料桶与车辆进行捆绑,保证上下桶之间对齐,但是捆绑过程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第二个是通过设置支架,将支架置于车上,再将塑料桶置于支架内,通过支架来固定塑料桶,也能保证上下桶之间的对齐,而支架质量较重,且成本较高。

3、但是,现有技术的方式所需人力物力较大,且装车效率慢,因此,亟需一种桶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能够省时省成本,提高装车效率。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包括:

3、桶身以及盖设在所述桶身上的桶盖;所述桶身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桶身的两侧上;p>

4、所述桶盖上设置有出液口与防水透气阀,所述出液口中设置有可拉伸油嘴,所述桶盖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若干个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出液口的周围;

5、所述桶身的底部的外侧呈方形设置,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方形的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的形状与所述桶身的底部外侧的形状相同,所述凹陷区域与所述桶身的底部大小相匹配,所述桶身的底部用于嵌入所述桶盖的凹陷区域内。

6、可选的,所述桶身的底部的中间设置有内陷区域,所述桶盖上的凹陷区域内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围绕形成的形状与所述内陷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凸条用于嵌入所述内陷区域中,并且所述凸条的外侧与所述内陷区域的内壁抵接。

7、可选的,所述桶身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在所述桶身的底部围绕成方形,所述限位条与所述桶身的底部的外侧之间形成凹槽,从而所述凸条嵌入所述凹槽中。

8、可选的,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可拉伸油嘴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可拉伸油嘴的边缘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倒勾,所述防尘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倒勾,从而所述第一环形倒勾与所述第二环形倒勾配合将所述防尘盖固定在所述环形沟槽中。

9、可选的,所述可拉伸油嘴与所述出液口之间采用上下包胶的方式连接,所述可拉伸油嘴外侧的上包胶结构向上延伸,所述上包胶结构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环形倒勾,所述第三环形倒勾用于与防尘盖连接。

10、可选的,所述把手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与所述把手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握把包括第一组合件与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一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配合用于将所述握把固定在所述把手上。

12、可选的,所述桶身的底部设置有扣槽,所述扣槽上设置有曲面。

13、可选的,所述桶身的底部外侧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14、可选的,所述桶身上设置有环形裙边,所述环形裙边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端设置有与桶口匹配的形状,所述环形裙边上设置有对称的提拉扣。

1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

16、通过将桶身的底部设置为方形,将桶盖上设置方形的凹陷区域,凹陷区域的大小与桶身的底部相匹配,使得桶身的底部能够嵌入该凹陷区域内,通过桶身的方形底部与桶盖上方形的凹陷区域的配合,从而能够将上方的桶稳定的固定在下方的桶上,由于上下桶之间镶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在车辆运输时能够减少上下桶之间的摇晃、错位等问题,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能够在装车时节省额外捆绑的时间,节省额外支架的成本,并且提高装车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的底部的中间设置有内陷区域,所述桶盖上的凹陷区域内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围绕形成的形状与所述内陷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凸条用于嵌入所述内陷区域中,并且所述凸条的外侧与所述内陷区域的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在所述桶身的底部围绕成方形,所述限位条与所述桶身的底部的外侧之间形成凹槽,从而所述凸条嵌入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可拉伸油嘴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可拉伸油嘴的边缘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倒勾,防尘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倒勾,从而所述第一环形倒勾与所述第二环形倒勾配合将所述防尘盖固定在所述环形沟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拉伸油嘴与所述出液口之间采用上下包胶的方式连接,所述可拉伸油嘴外侧的上包胶结构向上延伸,所述上包胶结构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环形倒勾,所述第三环形倒勾用于与防尘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与所述把手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括第一组合件与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一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与所述第二弧形槽配合用于将所述握把固定在所述把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的底部设置有扣槽,所述扣槽上设置有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的底部外侧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上设置有环形裙边,所述环形裙边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端设置有与桶口匹配的形状,所述环形裙边上设置有对称的提拉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叠落稳定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的底部的中间设置有内陷区域,所述桶盖上的凹陷区域内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条,所述凸条围绕形成的形状与所述内陷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凸条用于嵌入所述内陷区域中,并且所述凸条的外侧与所述内陷区域的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在所述桶身的底部围绕成方形,所述限位条与所述桶身的底部的外侧之间形成凹槽,从而所述凸条嵌入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可拉伸油嘴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可拉伸油嘴的边缘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倒勾,防尘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倒勾,从而所述第一环形倒勾与所述第二环形倒勾配合将所述防尘盖固定在所述环形沟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拉伸油嘴与所述出液口之间采用上下包胶的方式连接,所述可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巨高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