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流出室及介入式导管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流出室及介入式导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02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出室及介入式导管泵,其中流出室包括本体、至少贯通所述本体一侧的通道、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流出窗和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壁的导叶;所述流出窗具有多个,沿所述通道周向间隔分布;相邻所述流出窗之间为窗框;所述通道的一端为流体入口,所述流体经由所述流出窗流出;各所述窗框上分别设置所述导叶;相邻所述导叶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流体经过所述导流通道导流后由所述流出窗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流出室,基于在流出窗的窗框上设置导叶,以导叶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流体经过导流之后由流出窗流出,其速度能可以高效受控地转化为压力能,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脏介入术用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出室及介入式导管泵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机械循环辅助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危重症治疗方面的重要方式,其在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机械循环辅助的治疗,病人心脏的部分泵血功能被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替代,心脏得到有效休息,有利于患者衰竭心脏的功能性恢复。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包含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以及介入式导管泵四种。

2、相对于其他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而言,介入式导管泵具有创伤小、易于植入的特点,对于高危患者,如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直径较小(例如6mm),为了提供满足临床使用需求的机械循环辅助流量(例如在40~60mmhg下1l/min),导管泵的叶轮往往需要以较高的转速运行(例如10000~60000rpm)。如此高的转速造成流场的局部急剧变化,由此将给血液施加极大的非生理性剪切、碰撞等破环作用,导致溶血乃至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目前典型的介入式导管泵中血液经由叶片做功后由流出室的流出窗流出,在此过程中将速度能转换为压力能,但是目前的导管泵在由速度能转化为压力能时能量损失较大。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出室及介入式导管泵,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出室,所述流出室包括本体、至少贯通所述本体一侧的通道、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流出窗和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壁的导叶;所述流出窗具有多个,沿所述通道周向间隔分布;相邻所述流出窗之间为窗框;所述通道的一端为流体入口,所述流体经由所述流出窗流出;各所述窗框上分别设置所述导叶;相邻所述导叶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流体经过所述导流通道导流后由所述流出窗流出。

4、在本专利技术的流出室中,所述导叶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倾斜设置,倾斜方向朝向流体流入所述导叶的方向,且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平行。

5、在本专利技术的流出室中,所述窗框上与所述导叶相邻的部分具有与所述导叶相同的倾斜角度。

6、在本专利技术的流出室中,所述导叶远离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为流出侧,所述流出侧的延伸方向沿所述通道的轴向。

7、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式导管泵,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流出室和叶轮;所述叶轮同轴设置于所述通道内,且包括轮毂和叶片;所述轮毂轴向的一侧为流体流入侧,另一侧为流体流出侧,且所述轮毂沿所述流入侧至所述流出侧方向包括轴流段和离心段;所述叶片包括轴流叶片和离心叶片;所述轴流叶片和所述离心叶片沿所述流入侧至所述流出侧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轮毂,所述轴流叶片设置于所述轴流段,所述离心叶片设置于所述离心段,以使得流出所述轴流叶片的流体被所述离心叶片再次做功;所述导叶与所述轴流叶片的流出端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离心叶片回转范围以外的区域。

8、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离心叶片流入端的回转直径小于所述轴流叶片流出端的回转直径。

9、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还包括流道隔板;所述流道隔板为顶底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与所述轮毂同轴设置,一侧为进口,另一侧为出口;所述流道隔板位于所述离心叶片和所述导叶之间,且与所述离心叶片固接;所述流道隔板、所述离心叶片和所述轮毂围成离心流道,所述流道隔板和所述导叶围成轴流流道;所述轴流流道和所述离心流道的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流出窗。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导叶沿所述轮毂轴向的投影边缘与所述叶片的最大回转直径对应的圆相交于两点,所述两点与所述圆的圆心所对应的包角为θ;

11、

12、其中,n为所述流出窗的个数;δ为所述轴流叶片最大厚度;d为所述叶片的最大回转直径;βm为轴流叶片上的最大安装角。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流道隔板上位于所述进口侧的端部与所述流出窗之间的轴向最小间距l2≥r1·δ/r2,其中,r1为所述进口的半径,δ为所述流道隔板的最大厚度,r2为所述流出室的所述通道的半径。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在所述轮毂的轴向截面上,所述进口处的所述流道隔板内侧壁与所述轮毂表面的最小内切圆直径φ1大于等于所述出口处的所述流道隔板内侧壁与所述轮毂表面的最小内切圆直径φ2。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φ2为所述φ1的0.7-1倍。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φ1为r3的0.2-0.8倍,其中,r3为所述流出窗上端的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轮毂的表面最小内切圆的半径。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流道隔板位于所述出口侧的端部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垂直距离l3等于所述叶片的最大回转半径。

18、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导叶的展开图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沿所述窗框设置;所述第二边与所述轴流叶片的流出端相邻设置,且朝向所述流出侧倾斜;所述第三边与所述流道隔板形状适配,且间隙配合;或者与流经所述第三边的流体的流线形状一致。

19、在本专利技术的介入式导管泵中,所述导叶沿所述叶轮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r3的0.2-0.5倍,其中,r3为所述流出窗上端的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轮毂的表面最小内切圆的半径。

2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流出室,基于在流出窗的窗框上设置导叶,以导叶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流体经过导流之后由流出窗流出,其速度能可以高效受控地转化为压力能,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并且基于将导叶设置在流出室的通道内壁则不影响泵体直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室包括本体、至少贯通所述本体一侧的通道、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流出窗和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壁的导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倾斜设置,倾斜方向朝向流体流入所述导叶的方向,且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上与所述导叶相邻的部分具有与所述导叶相同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远离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为流出侧,所述流出侧的延伸方向沿所述通道的轴向。

5.一种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流出室和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片流入端的回转直径小于所述轴流叶片流出端的回转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沿所述轮毂轴向的投影边缘与所述叶片的最大回转直径对应的圆相交于两点,所述两点与所述圆的圆心所对应的包角为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上位于所述进口侧的端部与所述流出窗之间的轴向最小间距L2≥r1·δ/r2,其中,r1为所述进口的半径,δ为所述流道隔板的最大厚度,r2为所述流出室的所述通道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毂的轴向截面上,所述进口处的所述流道隔板内侧壁与所述轮毂表面的最小内切圆直径φ1大于等于所述出口处的所述流道隔板内侧壁与所述轮毂表面的最小内切圆直径φ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φ2为所述φ1的0.7-1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φ1为r3的0.2-0.8倍,其中,r3为所述流出窗上端的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轮毂的表面最小内切圆的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位于所述出口侧的端部与所述叶轮轴线的垂直距离L3等于所述叶片的最大回转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的展开图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沿所述叶轮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r3的0.2-0.5倍,其中,r3为所述流出窗上端的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轮毂的表面最小内切圆的半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室包括本体、至少贯通所述本体一侧的通道、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通道连通的流出窗和设置于所述通道内壁的导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倾斜设置,倾斜方向朝向流体流入所述导叶的方向,且与流体的流入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上与所述导叶相邻的部分具有与所述导叶相同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远离所述流体入口的一侧为流出侧,所述流出侧的延伸方向沿所述通道的轴向。

5.一种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流出室和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片流入端的回转直径小于所述轴流叶片流出端的回转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沿所述轮毂轴向的投影边缘与所述叶片的最大回转直径对应的圆相交于两点,所述两点与所述圆的圆心所对应的包角为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式导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上位于所述进口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涵飞杨云骢温贤涛杨夏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焕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