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和树脂制品。
技术介绍
1、聚氯乙烯(pvc)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树脂,得益于优良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其能够被列为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虽然聚氯乙烯综合性能良好,但是pvc分子结构中存在着结构缺陷,如头头键接和尾尾键接、链转移反应导致的烯丙基氯以及歧化产生的端部双键,使得分子链的运动受到限制,增大了pvc树脂的加工难度。对此,目前较为广泛的思路就是引入其它组分共聚来改善其性能,由此,产生了很多种类的氯乙烯系共聚物,但这些共聚物的制备成本往往较高。
2、此外,从工业应用的角度出发,在上述氯乙烯系树脂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加工助剂(例如润滑剂等),以使得塑化后的熔体易于加工处理。聚硅氧烷是一种主链上具有si,o等原子的多分散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质,如化学稳定性、耐候性、生物相容性、低表面张力以及疏水性等,可作为改性客体进行功能化改性。在氯乙烯系树脂的加工中,有时将聚硅氧烷与氯乙烯系树脂物理共混,用以提高氯乙烯系树脂的润滑性从而降低聚合物熔体在加工过程中对模腔的摩擦,改善加工性能;然而,pvc与聚硅氧烷相容性较差,添加量受到限制,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聚硅氧烷在pvc树脂加工中的应用。
3、非专利文献1中将氨基化的聚硅氧烷作为助剂与pvc共混中,引入了-nh2基团,增加了与pvc的相容性,有效地降低了软质pvc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其手感,扩大了软质pvc的应用范围。
4、非专利文献2中利用马来酸酐和己二醇合成线
5、尽管有文献报道了聚硅氧烷、以及聚硅氧烷改性的化合物在pvc树脂中的应用,但是聚硅氧烷与氯乙烯系树脂的亲和性依然有待提高。尤其,非专利文献2中所得到的聚硅氧烷改性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较为复杂,不利于工业应用。另外,聚硅氧烷及聚硅氧烷改性的化合物与氯乙烯系树脂的共混容易降低氯乙烯系树脂制品的机械性能和透明度。
6、因此,对于与氯乙烯系树脂的亲和性优异、抑制了由氯乙烯系树脂制得的成形品的机械性能和透明度下降,且容易制备的聚合物型润滑剂,存在需求。
7、现有技术文献
8、非专利文献1:严娟。氨基硅油对聚氯乙烯表面粗糙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2022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22,504-507。
9、非专利文献2:shufang ji;chuanhui gao;huizi wang;yuetao liu;di zhang;shanfa zhang;xiaotong lu;yumin wu;zunfu hu.application of a bio-basedpolyester plasticizer modified by hydrosilicon-hydrogenation reaction in softpvc film.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2019,(4):1126-1134.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该共聚物可用于涉及氯乙烯系树脂加工中的润滑剂,且与氯乙烯系树脂的亲和性优异,抑制了由包含氯乙烯系树脂的组合物制得的成形品的机械性能和透明度的损失,并且容易获得。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括上述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和由该树脂组合物制成的制品。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的潜心研究,发现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实施,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1].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包含基于氯乙烯的单元(a)和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
7、相对于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所述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的含量为0.5~10质量%,
8、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的凝胶率为0.5%以下。
9、[2].根据[1]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所述二乙烯基聚硅氧烷具有下式(1)所示的结构:
10、ch2=ch-[(r1)2sio]n(r1)2si-ch=ch2 式(1)
11、式(1)中,各r1各自独立地表示c1~c10烷基,n表示3~580的整数。
12、[3].根据[1]或[2]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所述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数均分子量mn1为300~43000。
13、[4].根据[1]~[3]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相对于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所述基于氯乙烯的单元(a)的含量为60~99.5质量%。
14、[5].根据[1]~[4]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不包含除了所述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以外的基于具有多个聚合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
15、[6].根据[1]~[5]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
16、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mn2为5000~40000。
17、[7].一种根据[1]~[6]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包含氯乙烯和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体组合物进行共聚合反应。
18、[8].根据[7]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基于沉淀聚合来进行,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呈现亚微米颗粒的状态。
19、[9].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根据[1]~[6]任一项所述的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和氯乙烯系树脂;
20、相对于所述氯乙烯系树脂的总质量100质量%,所述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0.5~20质量%。
21、[10].一种树脂制品,其由根据[9]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制成。
22、专利技术的效果
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该共聚物可用于涉及氯乙烯系树脂加工中的润滑剂,且与氯乙烯系树脂的亲和性优异,且抑制了由包含氯乙烯系树脂的组合物制得的成形品的机械性能和透明度的损失。
24、通过调整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中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的含量在特定的范围内且使得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的凝胶率为0.5%以下,所得的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与作为聚合物基体的氯乙烯系树脂的亲和性优异,且抑制了由包含氯乙烯系树脂的组合物制得的成形品的机械性能和透明度的损失。
2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基于氯乙烯的单元(a)和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烯基聚硅氧烷具有下式(1)所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数均分子量Mn1为300~430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所述基于氯乙烯的单元(a)的含量为60~99.5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不包含除了所述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以外的基于具有多个聚合性基团的单体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包含氯乙烯和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体组合物进行共聚合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氯乙烯系共
9.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和氯乙烯系树脂;
10.一种树脂制品,其特征在于,其由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硅氧烷改性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基于氯乙烯的单元(a)和基于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单元(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烯基聚硅氧烷具有下式(1)所示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烯基聚硅氧烷的数均分子量mn1为300~430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质量100质量%,所述基于氯乙烯的单元(a)的含量为60~99.5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氯乙烯系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乙烯系共聚物不包含除了所述基于二乙烯基聚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