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直驱卧式转台。
技术介绍
1、卧式转台广泛适用于各种数控机床中,主要在铣床、钻床等数控加工机床中用于固定工件及转动工件。现有技术的卧式转台基本是采用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或蜗轮蜗杆来驱动芯轴带动台面进行转动,工件固定在台面上,且台面与外壳端面之间设置防护结构来防止冷凝水、液压油、切削液或灰尘等异物进入内部。但是,现有的卧式转台仍至少存在如下不足:
2、1、转动精度低。由于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或蜗轮蜗杆传动等机械传动结构来驱动芯轴,导致精度较低,很难满足现今高精度的加工需求。
3、2、防护结构的可靠性差。现有卧式转台采用较为简单的防护结构,防护能力不强,导致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冷凝水、液压油、切削液等异物进入至转台内部而影响精度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一种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具有精度高且结构稳定可靠等优点。
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包括:
3、外壳,包括主壳体和分别装配在所述主壳体两端侧的前盖板及后盖板;
4、芯轴,为中空筒状结构,包括横向依次同轴相连的第一芯轴、第二芯轴和第三芯轴,所述第一芯轴的两末端分别为驱动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前盖板,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芯轴固定相连;
5、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芯轴上并靠近所述连接端设置;
6、直驱电机,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芯轴上的电机动子和用
7、圆盘状的台面,位于所述前盖板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第一芯轴的所述连接端连接;
8、第一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台面、所述前盖板及所述连接端之间以形成气幕密封来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前盖板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道;
9、主控中心,用于控制所述直驱电机及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道给所述第一防护结构提供的防护气流;
10、其中,所述电机动子与所述轴承间隔设置,且所述电机动子固定在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芯轴的固定连接处。
11、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动子的一端侧与所述轴承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所述电机动子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后盖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电机动子、所述电机定子及所述芯轴三者同轴设置,且所述电机动子与所述电机定子之间具有第三间隔,所述第三间隔将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连通设置。
12、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隔的横向尺寸l1,所述第二间隔的横向尺寸l2,所述第三间隔的轴向尺寸l3,l3<l2<l1。
1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
14、第一均气环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出口与所述连接端之间;
15、第一排水通道,轴向设在所述前盖板内并与所述第一均气环槽相连;
16、第一出气道,由所述台面与所述前盖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一出气道包括具有弯折结构的增流子气道和为直线结构的排气子气道,所述增流子气道的横向间距小于所述排气子气道的横向间距;
17、第一防水槽,连通在所述增流子气道与所述排气子气道之间,且所述第一防水槽的内壁至所述排气子气道之间设有第一导水斜面;
18、其中,所述增流子气道将所述第一均气环槽的气体加速吹出,以将进入至所述第一防水槽内的异物加速经所述排气子气道吹出。
19、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台面的内侧面凸设与所述芯轴同轴的第一挡水环,在所述前盖板的侧面凸设有第二挡水环,所述第一挡水环与所述第二挡水环错位间隔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台面与所述前盖板之间形成所述增流子气道;
20、在所述第二挡水环的水平侧面设有第二防水槽,所述第二防水槽与所述第一防水槽由第一竖直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气道为所述增流子气道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竖直气道位于所述排气子气道的正投影范围内。
21、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台面的内侧面还凸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挡水环内侧的第三挡水环,所述第三挡水环与所述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一均气环槽位于所述第二挡水环与所述第三挡水环之间;
22、在所述连接端设有第三防水槽,所述第一进气道在所述连接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防水槽内,所述第三防水槽与所述第三挡水环之间具有第二导水斜面,且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防水槽内。
23、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还包括:
24、第二出气道,由所述前盖板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间隙形成;
25、第四防水槽,设置在所述前盖板朝向所述连接端的侧面,且所述第四防水槽与所述第三防水槽错位间隔相对设置。
26、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芯轴外露出所述后盖板设置;所述第二芯轴设有台阶位,所述台阶位固定有圆盘光栅;所述后盖板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圆盘光栅相配合的读数头。
27、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芯轴与所述后盖板之间具有第二防护结构,且在所述后盖板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相连通的第二进气道。
2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控中心在控制所述直驱电机启动前,控制给所述第一进气道提供预设压力p1的防护气流;
29、于所述直驱电机启动后,所述主控中心在每个预设周期t内产生是一个随机抖动控制信号,基于随机抖动控制信号让提供给所述第一进气道的防护气流随机增大或减小来产生防护气压波动,使已经进入至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内的异物基于防护气压波动产生位置改变来促使异物排出所述第一防护结构。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1、通过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直驱电机直接驱动芯轴,让卧式转台整体结构紧凑,同时无需传统伺服电机驱动时的机械传动结构,也不存在齿槽效应,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卧式转动的转动精度。
32、2、芯轴采用分段式结构,以方便卧式转台进行组装及后期拆装维护;通过将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芯轴并靠近所述连接端,而直驱电机的电机动子固定在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二芯轴的固定连接处,让电机动子与轴承协同配合来降低台面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跳动误差以提高转动精度,同时第二芯轴由直驱电机直接驱动以让圆盘光栅能够精准检测台面的转动。
33、3、通过第一防护结构形成可靠的气幕密封结构,能够完全避免加工过程产生的冷凝水、液压油、切削液等异物从台面与前盖板之间的转动避让间隙之中进入至转台内部而影响卧式转台的工作精度,同时也起到避免异物进入后损坏直驱电机,起到保护卧式转台,有利于提高卧式转台工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41)的一端侧与所述轴承(6)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所述电机动子(41)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后盖板(23)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电机动子(41)、所述电机定子(42)及所述芯轴三者同轴设置,且所述电机动子(41)与所述电机定子(42)之间具有第三间隔,所述第三间隔将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的横向尺寸L1,所述第二间隔的横向尺寸L2,所述第三间隔的轴向尺寸L3,L3<L2<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面(5)的内侧面凸设与所述芯轴同轴的第一挡水环(51),在所述前盖板(22)的侧面凸设有第二挡水环(222),所述第一挡水环(51)与所述第二挡水环(222)错位间隔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台面(5)与所述前盖板(22)之间形成所述增流子气道(7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面(5)的内侧面还凸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挡水环(222)内侧的第三挡水环(52),所述第三挡水环(52)与所述连接端(312)抵接,所述第一均气环槽(71)位于所述第二挡水环(222)与所述第三挡水环(5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芯轴(33)外露出所述后盖板(23)设置;所述第二芯轴(32)设有台阶位,所述台阶位固定有圆盘光栅(91);所述后盖板(23)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圆盘光栅(91)相配合的读数头(9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芯轴(33)与所述后盖板(23)之间具有第二防护结构,且在所述后盖板(23)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防护结构相连通的第二进气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何一项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中心在控制所述直驱电机启动前,控制给所述第一进气道(221)提供预设压力P1的防护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动子(41)的一端侧与所述轴承(6)之间具有第一间隔;所述电机动子(41)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后盖板(23)之间具有第二间隔;所述电机动子(41)、所述电机定子(42)及所述芯轴三者同轴设置,且所述电机动子(41)与所述电机定子(42)之间具有第三间隔,所述第三间隔将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的横向尺寸l1,所述第二间隔的横向尺寸l2,所述第三间隔的轴向尺寸l3,l3<l2<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机直驱卧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面(5)的内侧面凸设与所述芯轴同轴的第一挡水环(51),在所述前盖板(22)的侧面凸设有第二挡水环(222),所述第一挡水环(51)与所述第二挡水环(222)错位间隔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台面(5)与所述前盖板(22)之间形成所述增流子气道(7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世权,何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德玛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