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矫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591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7
本技术涉及口腔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矫治器。包括支抗钉和矫治模组,所述支抗钉用于设置在患者口腔内腭中缝及其周围区域处;所述矫治模组的一端套设于患者辅助稳定的牙齿,所述矫治模组的另一端套设于患者的待移动的牙齿,所述矫治模组与辅助稳定的牙齿相连接的一端通过连接体与所述支抗钉连接,所述支抗钉连接所述矫治模组用以对待移动的牙齿提供作用力,以使待移动的牙齿位移至目标位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后牙不利移动和支抗钉植入区域不足,所导致的刮擦颊侧黏膜和牙周组织损伤等问题,无法实现对目标牙精准的定量、定向和整体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口腔矫正,特别是一种口腔矫治器


技术介绍

1、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帮助患者建立中性的磨牙关系十分重要。磨牙关系指的是上下颌的第一磨牙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和近中舌尖分别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和中央窝时,即称为中性的磨牙关系。中性的磨牙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牙齿排列的稳定性。当下颌第一磨牙位于上颌第一磨牙的后方(相对患者而言),称为磨牙远中关系,常常发生在下颌发育相对不足的患者。对此类患者而言,常需向后移动(方向向后为相对患者而言,后移即远中移动、以下简称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或向前移动(方向为相对患者而言,即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以便使上下第一磨牙建立中性的咬合关系、实现较好的疗效和稳定。牙槽骨的解剖结构使得向前移动下颌第一磨牙相对困难,或实现的过程中会损伤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周健康。因此,高效地远移上颌磨牙、实现磨牙中性关系是此类患者正畸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

2、现有的磨牙远移技术根据作用力来源可分为:牙支持式、牙与黏膜混合支持式和骨支持式。利用牙或牙与黏膜混合支持式的矫治器和矫治技术在远移上颌磨牙的同时具有使上颌前牙产生唇向移动或加重上前牙拥挤的作用。然而,大部分上颌发育相对不足的患者原本的上前牙唇倾度正常或偏大,或上前牙拥挤,不适合使用这种矫治器。骨支持式磨牙远移技术为:在双侧上颌磨牙区颊侧牙槽骨(颧牙槽嵴区域或上颌磨牙根尖区域)各植入一颗正畸支抗钉,支抗钉与牙槽骨机械嵌合固位,支抗钉与磨牙间使用弹性或刚性牵引对磨牙加力,促使磨牙远移。该技术的缺陷在于:上颌磨牙区颊侧可供支抗钉植入的区域有限,部分患者牙槽骨垂直向发育不足,支抗钉只能植入磨牙牙根间区域,在治疗过程中支抗钉可能阻挡磨牙的移动,影响磨牙移动的范围,需要将支抗钉拆除、重新植入,降低治疗效率。颊部支抗钉对磨牙施力的方向并非完全向后,具有向上及向外的分力,可能导致磨牙产生不利的倾斜移动、旋转移动等,甚至产生移动失败、颊侧牙龈退缩、骨开裂等副作用;上颌磨牙颊侧的支抗钉在患者言语、进食等功能运功时易摩擦颊部黏膜、引起疼痛、溃疡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口腔矫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后牙不利移动和支抗钉植入区域不足,所导致的刮擦颊侧黏膜和牙周组织损伤等问题,无法实现对目标牙精准的定量、定向和整体移动。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矫治器,用于对患者口腔进行矫正,口腔矫治器包括:支抗钉和矫治模组,所述支抗钉用于设置在患者口腔内腭中缝及其周围区域处;所述矫治模组包括矫治模组,所述矫治模组的一端套设于患者辅助稳定的牙齿,所述矫治模组的另一端套设于患者的待移动的牙齿,所述矫治模组与辅助稳定的牙齿相连接的一端通过连接体与所述支抗钉连接,所述支抗钉连接所述矫治模组用以对待移动的牙齿提供作用力,以使待移动的牙齿位移至目标位置。

3、可选地,所述矫治模组包括第一带环、第二带环、双导轨和施力件,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分别位于所述矫治模组的两端,所述双导轨连接于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第二带环之间,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双导轨上,所述第二带环与所述双导轨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带环套设于所述辅助稳定的牙齿,所述第二带环套设于所述待移动的牙齿时,所述双导轨位于患者上颌磨牙颊腭侧。

4、可选地,所述第二带环包括带环本体和套设于所述带环本体颊腭侧的套筒,以使所述第二带环通过所述套筒与所述双导轨滑动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支抗钉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且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抗钉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支抗钉上,所述连接件为环形、帽形或筒形结构。

6、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抗钉之间通过第一粘固件固定。

7、可选地,所述施力件为装设在所述双导轨上的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或杆式螺旋扩大器。

8、可选地,所述施力件为压缩弹簧时,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压缩弹簧之间设有第二粘固件,以增加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9、可选地,所述第二粘固件为流体树脂。

10、可选地,所述双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带环固定连接,所述施力件和所述第二带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

11、可选地,所述连接体为不锈钢丝。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口腔矫治器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抗钉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腭中缝及其周围区域处,也就意味着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抗钉安装在患者口腔内上颌的两侧腭骨水平板之间的缝处,在腭中缝区域植入支抗钉具有空间充足、骨质较厚、出血较少、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可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等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将支抗钉植入磨牙牙根间区域,所带来的在治疗过程中支抗钉可能阻挡磨牙的移动,影响磨牙移动的范围,支抗钉需要拆除、重新植入,增加治疗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将支抗钉设置在口腔内腭中缝及其周围区域处能够避免因分力导致磨牙产生不利的倾斜移动、旋转移动等,甚至产生移动失败、颊侧牙龈退缩、骨开裂等副作用;又一方面,将支抗钉设置在口腔内腭中缝及其周围区域,能够避免支抗钉对患者在进行语言、进食等功能时对颊部黏膜的摩擦,避免引起疼痛、溃疡等不良反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矫治器,用于对患者口腔进行矫正,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治模组包括第一带环、第二带环、双导轨和施力件,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分别位于所述矫治模组的两端,所述双导轨连接于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第二带环之间,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双导轨上,所述第二带环与所述双导轨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带环套设于所述辅助稳定的牙齿,所述第二带环套设于所述待移动的牙齿时,所述双导轨位于患者上颌磨牙颊腭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环包括带环本体和套设于所述带环本体颊腭侧的套筒,以使所述第二带环通过所述套筒与所述双导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支抗钉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且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抗钉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支抗钉上,所述连接件为环形、帽形或筒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抗钉之间通过第一粘固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件为装设在所述双导轨上的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或杆式螺旋扩大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件为压缩弹簧时,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压缩弹簧之间设有第二粘固件,以增加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固件为流体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带环固定连接,所述施力件和所述第二带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为不锈钢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矫治器,用于对患者口腔进行矫正,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治模组包括第一带环、第二带环、双导轨和施力件,所述第一带环和所述第二带环分别位于所述矫治模组的两端,所述双导轨连接于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第二带环之间,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双导轨上,所述第二带环与所述双导轨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带环套设于所述辅助稳定的牙齿,所述第二带环套设于所述待移动的牙齿时,所述双导轨位于患者上颌磨牙颊腭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环包括带环本体和套设于所述带环本体颊腭侧的套筒,以使所述第二带环通过所述套筒与所述双导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腔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环与所述支抗钉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且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支抗钉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支抗钉上,所述连接件为环形、帽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海军兰泽栋赵一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道恩科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