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588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7
本方案属于石油泥污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本方案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外壳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外壳侧面设有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所述第一更换口包括第一放入口,所述第一放入口下方设有第一触发板,所述第一触发板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独立弹簧,所述第一触发板下方设有第一弹出口,所述第一弹出口下方设有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与外壳滑动连接。本方案解决了更换处理装置中的滤材时,需要停止处理装置工作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方案属于石油泥污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石油开采的中期和后期,采出原油的含水率已达70%~80%,有的油田甚至高达90%,油水分离后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含油污水如果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会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

2、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是用于分离去除石油开采过程中油污水中大部分油性物质。现有的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使用“处理装置”代指)工作运行中,内部积累了大量的污泥和油渍,这些污泥和油渍久不清理会减慢污水和处理的效率,甚至堵塞处理装置。

3、现有技术中为清理处理装置内部的污泥和油渍,通常采用更换处理装置中滤材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通常需要停止处理装置运行,牺牲了污水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以解决更换处理装置中的滤材时,需要停止处理装置工作运行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外壳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外壳侧面设有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所述第一更换口同一水平方向的对侧外壳上设有第一弹性坡,所述第一弹性坡为三棱柱形状,所述第一弹性坡一面与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独立弹簧,所述第一更换口包括第一放入口,第一放入口下方的外壳上设有滑槽,第一触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底部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独立弹簧,所述第一触发板下方设有第一弹出口,所述第一弹出口下方设有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坡和第一触发板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移动至第一弹出口时被第一弹性坡从第一弹出口中弹出;所述第二更换口与第一更换口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更换口包括第二弹性坡、第二放入口、第二触发板、第二弹出口、第二阻挡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触发板和第二阻挡板之间设有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嵌入在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一触发板不接触时,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阻挡板阻止第二过滤板从第二弹出口中弹出,所述第二触发板和第一阻挡板之间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嵌入在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二触发板不接触时,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阻挡板阻止第一过滤板从第一弹出口中弹出。

3、本方案的原理和效果在于:

4、含油污水从进水管中进入外壳内部,进入外壳内部的含油污水经过过滤板后将污泥和油渍留在过滤板上,含油污水过滤后从下方的出水管排出。

5、积累在过滤板上的污泥和油渍越多,过滤板的重量就越重,过滤板对接触的弹性坡的压力越大,弹性坡中独立弹簧的形变量越大,过滤板也不断下移,过滤板下移至弹出口时,由于与弹出口相近的一侧没有了支撑,而与弹性坡接触的一侧弹性坡积累了大量的弹性势能,弹性坡在释放弹性势能时将过滤板从弹出口中弹出。

6、第一过滤板在弹出后,第一触发板(第一触发板不再受第一过滤板的挤压)中的弹簧回归到自然状态,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阻挡板阻止第二过滤板从第二弹出口中弹出,从第一放入口中放入更换的第一过滤板后,第一过滤板与第一触发板接触(第一过滤板挤压第一触发板),第一控制单元不再控制第二阻挡板阻止第二过滤板从第二弹出口中弹出(允许第二过滤板从第二弹出口中弹出),这样的方式使外壳内部至少有一个过滤板在参与过滤工作,实现了更换滤材但不停止过滤的效果。

7、综上所述,本方案提供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解决了更换处理装置中的滤材时,需要停止处理装置工作运行的问题。

8、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板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用于在齿轮转动时带动其他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一过滤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性坡、第二弹性坡、第一触发板和第二触发板与齿轮接触的面上,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

9、过滤板在过滤过程中保持水平,能更稳定的参与油污水的过滤,同时过滤板保持水平时能最大程度的覆盖过滤面积,更有利于油污水的过滤,由于过滤板在油污水的冲刷下受到的冲击力是多变且巨大的,使用齿轮的方式能增加过滤板和两侧(弹性坡和触发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过滤板的稳定性;使用限位轴让齿轮同步转动避免了过滤板在下移过程中倾斜,进一步增加了过滤板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坡和第二弹性坡接触的齿轮直径大于与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接触的齿轮直径。

11、由于过滤板在弹性坡上的位移是斜面上的位移,在触发板上的位移是垂直平面上的位移,两边同步移动时需要经过的距离不同,过滤板两端下移同样的高度时,过滤板一端在弹性坡上的位移距离大于过滤板另一端在触发板上的位移距离,根据过滤板两端位移距离的不同分别调整齿轮大小,有利于过滤板在下移过程中保持平衡。

12、进一步,所述第一弹出口、第二弹出口、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上均设有门板,所述门板两侧与外壳转动连接。

13、操作人员更换过滤板时需要接触外壳外壁,操作人员皮肤直接接触油污水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发炎、细菌感染等安全隐患,门板可以阻挡溅出的油污水,从而避免安全隐患。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的门板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弹出口和第二弹出口的门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件。

15、设置把手可以让操作人员打开放入口更换过滤板时更方便。

16、当外壳内仅有一块过滤板,且过滤板滑至触发板底端时,过滤板会因为与触发板接触的一侧没有支撑而倾斜掉落,为防止触发板在此时掉落,本方案在弹出口的门板内侧固定连接支撑件,支撑件为过滤板提供支撑,阻止过滤板掉落,同时,弹出口外没有阻挡板阻挡时,门板向外壳外部翻转,支撑件失去支撑作用,过滤板被弹性坡从弹出口弹出。

17、进一步,所述第一弹出口、第二弹出口、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的下端均为向外壳内部倾斜的倾斜面。

18、斜面有利于溅上门板的液体滑落回外壳内部,若设置为普通平形的出口,溅上门板的液体落到外壳上后容易向外壳外壁蔓延,增加了操作人员接触油污水的可能性。由此可知,斜面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19、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电源,所述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设有凹槽,第一触点嵌入在凹槽内,所述第二触点设置在第一触发板和第二触发板上,第一触发板与凹槽滑动连接,第一触发板固定连接的独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触发板与凹槽内侧贴合,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第二触发板结构与第一触发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嵌入在外壳内,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触发板上的第二触点和与第一触发板上第二触点接触的第一触点,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触发板上的第一触点和与第二触发板上第二触点接触的第一触点;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一触发板上第二触点接触的第一触点、第一触发板上的第二触点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触发板与外壳贴合时,第一触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外壳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外壳侧面设有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所述第一更换口同一水平方向的对侧外壳上设有第一弹性坡,所述第一弹性坡为三棱柱形状,所述第一弹性坡一面与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独立弹簧,所述第一更换口包括第一放入口,第一放入口下方的外壳上设有滑槽,第一触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底部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独立弹簧,所述第一触发板下方设有第一弹出口,所述第一弹出口下方设有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坡和第一触发板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移动至第一弹出口时被第一弹性坡从第一弹出口中弹出;所述第二更换口与第一更换口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更换口包括第二弹性坡、第二放入口、第二触发板、第二弹出口、第二阻挡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触发板和第二阻挡板之间设有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嵌入在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一触发板不接触时,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阻挡板阻止第二过滤板从第二弹出口中弹出,所述第二触发板和第一阻挡板之间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嵌入在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二触发板不接触时,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阻挡板阻止第一过滤板从第一弹出口中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用于在齿轮转动时带动其他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一过滤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性坡、第二弹性坡、第一触发板和第二触发板与齿轮接触的面上,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坡和第二弹性坡接触的齿轮直径大于与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接触的齿轮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出口、第二弹出口、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上均设有门板,所述门板两侧与外壳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的门板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弹出口和第二弹出口的门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出口、第二弹出口、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的下端均为向外壳内部倾斜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电源,所述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设有凹槽,第一触点嵌入在凹槽内,所述第二触点设置在第一触发板和第二触发板上,第一触发板与凹槽滑动连接,第一触发板固定连接的独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触发板与凹槽内侧贴合,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第二触发板结构与第一触发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嵌入在外壳内,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触发板上的第二触点和与第一触发板上第二触点接触的第一触点,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触发板上的第一触点和与第二触发板上第二触点接触的第一触点;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一触发板上第二触点接触的第一触点、第一触发板上的第二触点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触发板与外壳贴合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导通,第二电磁铁与电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的结构相同,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一阻挡板的上方,第二电磁铁位于第二阻挡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一端与第一触发板固定连接,第一齿条与外壳滑动连接,第一齿条啮合有第一主齿轮,第一主齿轮固定连接有同步转动的第一副齿轮,所述第一副齿轮直径大于第一主齿轮,第一副齿轮啮合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齿条、第一主齿轮、第一副齿轮、第一滑动杆均嵌入在同侧的外壳内;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齿条、第二主齿轮、第二副齿轮和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一阻挡板包裹在外壳外侧,第二阻挡板结构与第一阻挡板相同,所述第一滑动杆下端与第二阻挡板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下端与第一阻挡板末端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外壳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外壳侧面设有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所述第一更换口同一水平方向的对侧外壳上设有第一弹性坡,所述第一弹性坡为三棱柱形状,所述第一弹性坡一面与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独立弹簧,所述第一更换口包括第一放入口,第一放入口下方的外壳上设有滑槽,第一触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底部和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独立弹簧,所述第一触发板下方设有第一弹出口,所述第一弹出口下方设有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坡和第一触发板之间设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移动至第一弹出口时被第一弹性坡从第一弹出口中弹出;所述第二更换口与第一更换口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更换口包括第二弹性坡、第二放入口、第二触发板、第二弹出口、第二阻挡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触发板和第二阻挡板之间设有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嵌入在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一触发板不接触时,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二阻挡板阻止第二过滤板从第二弹出口中弹出,所述第二触发板和第一阻挡板之间设有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嵌入在放入口侧面的外壳内,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二触发板不接触时,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第一阻挡板阻止第一过滤板从第一弹出口中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两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用于在齿轮转动时带动其他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过滤板与第一过滤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性坡、第二弹性坡、第一触发板和第二触发板与齿轮接触的面上,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坡和第二弹性坡接触的齿轮直径大于与第一更换口和第二更换口接触的齿轮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出口、第二弹出口、第一放入口和第二放入口上均设有门板,所述门板两侧与外壳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油开采的污泥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丁宋静张羽枫李鑫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瑞航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