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
技术介绍
1、由于当今社会老年化问题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升高,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数将达599万例,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占比最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经济负担。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能够明显缓解ovcf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目前治疗胸、腰椎ovcf的主要手术方法。虽然pvp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但是仍然存在术中射线暴露多、术者工作负荷大、学习曲线陡峭等不足,长时间大量x线辐射会增加皮炎、白内障和癌症的风险。因此,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如何减少医生与患者辐射剂量及外科医生工作负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机器辅助操作能够成功避免术者射线辐射,减轻术者工作负荷,近年来在脊柱手术中得到广泛重视。为分析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pvp治疗腰椎ovcf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外引导套筒是机器辅助操作的组成设备之一,用于在手术过程中利用术中机器人将其植入三维定位装置定位的患者的病变关节上,沿外引导套筒切开皮肤,动力钻穿刺开路,置入空心套筒,用于对空心套筒进行导向,使得其可以准确的植入患者病变关节病变位置,以保证后期利用pvp工作通道注入骨水泥过程的注入效果。
3、而现有的外引导套筒为如
4、(1)长度较短的外引导套筒由于其自身较短,在使用时无法有效的限定植入方向,导致钻孔时钻孔方向出现偏差,不能有效的钻至患者的病变关节的病变位置,影响后期骨水泥的注入和治疗效果;
5、(2)长度较长的外引导套筒在使用时,由于其长度较长,在使用时由于钻机钻头的转动产生扭矩的作用,致使其下端无法有效的固定在定位出的患者穿刺位置,钻孔时钻孔方向出现偏差,影响后期骨水泥的注入和治疗效果;
6、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通过连接杆、定位套件和定位插杆的不设置,能够根据使用要求调节不同组定位套件的第一引导定位件与第二引导定位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导向孔的长度满足使用要求,来有效保证钻孔精度和保证后期骨水泥的注入和治疗效果,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导向效果好的特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包括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若干定位套件和定位插杆;
4、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定位件上;
5、所述定位套件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包括相适配的第一引导定位件和第二引导定位件,所述第一引导定位件与第二引导定位件通过调节组件连接;
6、所述定位插杆设置在定位套件上,且与设置在定位套件上的定位插孔相适配。
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引导定位件和第二引导定位件均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且在第一引导定位件和第二引导定位件上均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槽,通过两个定位槽形成导向孔。
8、优选的,底层定位套件的导向孔内还可拆卸设置有导向筒。
9、优选的,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钮、连杆和调节齿轮;
10、所述调节钮设置在连杆的外端部;
11、所述连杆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第二引导定位件上;
12、所述调节齿轮设置在连杆的另一端部,且与设置在第一引导定位件上的第一导向齿条和设置在第二引导定位件上的第二导向齿条啮合。
13、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引导定位件包括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和定位栓;
14、所述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相适配,且在第一导向块上设置有插杆和梯形导轨,所述插杆与设置在第二导向块上的插槽相适配,梯形导轨与设置在第二导向块上的导向滑槽相适配;
15、所述定位栓螺接在第二导向块上,且与插杆相适配。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17、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包括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若干定位套件和定位插杆,在使用时:
18、1.通过调节不同组定位套件的第一引导定位件与第二引导定位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导向孔的长度满足不同使用要求,能够有效保证钻孔精度和保证后期骨水泥的注入和治疗效果;
19、2.通过调节第一导向块运动,使得第一导向块上的定位槽与第一引导定位件上的定位槽错位,使得导向孔的导向直径满足使用要求,来进行精准导向,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导向效果好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33),以及设置在连接杆(33)上的若干定位套件和定位插杆(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导定位件(31)和第二引导定位件(32)均通过轴承(38)转动设置在连接杆(33)上,且在第一引导定位件(31)和第二引导定位件(32)上均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槽(36),通过两个定位槽(36)形成导向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底层定位套件的导向孔内还可拆卸设置有导向筒(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组件(5)包括调节钮(51)、连杆(52)和调节齿轮(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引导定位件(32)包括第一导向块(321)、第二导向块(322)和定位栓(3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33),以及设置在连接杆(33)上的若干定位套件和定位插杆(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机器人辅助微创置入工作通道的外引导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导定位件(31)和第二引导定位件(32)均通过轴承(38)转动设置在连接杆(33)上,且在第一引导定位件(31)和第二引导定位件(32)上均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槽(36),通过两个定位槽(36)形成导向孔。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松,李新华,付强,晏美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