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胸腔引流位置指示,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1、胸腔闭式引流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用于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等,胸膜腔是围绕肺部的密闭腔隙,正常情况下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两层围成,内部为负压,且有少量浆液,牵引肺扩张,便于静脉淋巴管回流,也减少呼吸时的摩擦。病理情况下,胸膜腔中存在积液、脓液或气体,需要经胸管持续引导排出,达到治疗、检查的目的。目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是带针胸管,由一笔直的穿刺针芯与包裹针芯的导管组成,使用时先将针芯套入导管一起穿入胸膜腔,再抽出针芯,将导管末端接在引流瓶上,达到持续引流的目的。
2、然而,已有的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存在无法注射给药、无法抽取样本以及无法实时观察胸膜腔情况的问题;
3、第一,临床上处理胸膜腔疾病的患者时,除了需要持续引流胸膜腔积气积液外,还需要向胸腔注射药物。而已有的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只有引流的一个功能,导致患者需要药物注射时,需要额外进行胸膜腔置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有创伤害,增加患者风险和痛苦;
4、第二,临床上需要从胸腔抽取样本进行化验,而已有的引流管到引流瓶的通道都是密闭的,无法从中抽取样本,增加了额外的操作和风险;
5、第三,已有的带针胸管只能通过引流情况判断患者情况,存在延时和误差,无法实时直视观察评估胸膜腔情况,增加误判病情的风险;而临床常用的内窥镜口径较细,可以通过胸管进入胸膜腔实现实时观察置管后胸膜腔的情况;但是存在内窥镜并非完全无菌、胸管也没有额外通道的问题,因此无法实现实时观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主体(1)内部的上端贯穿有内窥镜管(3),引流管主体(1)内部的下端贯穿有注射管(4),注射管(4)的尾端设置有肝素帽(5),引流管和注射管(4)的前端均通过引流管主体(1)上的孔连通外部,引流管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支管(7),支管(7)与抽液管(8)相连接,引流管中设置有贯穿的针芯(9)且针芯(9)的尖端工作部伸出引流管;引流管主体(1)的外壁有侧引流孔(13),引流管主体(1)的外壁标有刻度(12),引流管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指托(10)。
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管端(6)包括一锥形斜面。
3.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管端(6)上分别开设有端孔(61)、侧孔A(62)和侧孔B(63);端孔(61)用于针芯(9)的尖端伸出,侧孔A(62)与内窥镜管相连,顶端封闭,用于内窥镜观察;侧孔B(63)与注射管相连,用于药物注射。
4.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侧孔A(62)和侧孔
5.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针芯(9)的前端为圆锥形,且针芯(9)的截面为银锭型,针芯(9)的尾端设置有密封帽(91),密封帽(91)的外圈设置有防滑纹,密封帽(91)的内嵌设置有密封环(92)。
6.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注射管(4)内部的前端设置有单向瓣膜(41)。
7.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内窥镜管(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防尘帽(31)。
8.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指托(10)的内壁设置有凹凸点,指托(10)的数量为至少2个,指托(10)环绕固定在引流管主体(1)外壁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主体(1)内部的上端贯穿有内窥镜管(3),引流管主体(1)内部的下端贯穿有注射管(4),注射管(4)的尾端设置有肝素帽(5),引流管和注射管(4)的前端均通过引流管主体(1)上的孔连通外部,引流管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支管(7),支管(7)与抽液管(8)相连接,引流管中设置有贯穿的针芯(9)且针芯(9)的尖端工作部伸出引流管;引流管主体(1)的外壁有侧引流孔(13),引流管主体(1)的外壁标有刻度(12),引流管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指托(10)。
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管端(6)包括一锥形斜面。
3.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管端(6)上分别开设有端孔(61)、侧孔a(62)和侧孔b(63);端孔(61)用于针芯(9)的尖端伸出,侧孔a(62)与内窥镜管相连,顶端封闭,用于内窥镜观察;侧孔b(63)与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琳,冯吟洲,宋娟,潘婷,陈翠翠,李善群,宋元林,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