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充电效率,对电池包进行热管理成为必然发展方向。
2、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有:强制风冷+放电自升温保暖;内部水冷+放电自升温保暖;外部独立水冷等方案。上述几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采用风冷的电池包冷却效果有限,不能满足电池极限工况下的散热需求,电池安全存在风险;独立水冷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效果能达到需求,但是集成性不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较低;内部水冷的集成度高,但不能满足换电式重卡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大负荷散热需求。
3、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装置,本技术中的膨胀阀与换热器一一对应设置,能够避免膨胀阀最大通过流量的限制,保证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量充足,且至少两组换热器能够同时工作,分别对电池热管理系统内的工质进行降温,达到快速降低工质温度的效果,进而使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解决大热负荷的问题,进而提高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至少两个膨胀阀和至少两组换热器;
3、所述换热器具有工质进液端、工质出液端、冷媒出液端和冷媒进液端;
4、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工质进液端、所述工质出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口依次连通,形成用于循环工质
5、所述冷媒出液端、所述膨胀阀的进液端、所述膨胀阀的出液端和所述冷媒进液端依次连通,形成用于循环冷媒的第二循环回路;
6、所述至少两组换热器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均并联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膨胀阀的出液端与所述至少两组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端一一对应连通。
7、进一步地,工质的流动方向为自所述第一进液口依次流经所述工质进液端、所述工质出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口;
8、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冷媒自所述冷媒出液端依次流经所述膨胀阀的进液端、所述膨胀阀的出液端和所述冷媒进液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还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和储液干燥器;
10、沿着所述冷媒的流动方向,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储液干燥器依次设置;所述压缩机的进液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出液端连通,所述储液干燥器的出液端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膨胀阀的进液端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还设有吸气温度传感器和排气温度传感器;
12、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液端,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液端。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还设有吸气压力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
14、所述吸气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液端,所述排气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液端。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还设有至少一个风机,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风机的出风风路上。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中还设有流量调节组件,所述流量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液端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17、和/或,所述流量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干燥器的出液端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种还设有水泵和工质加热器;
19、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至少两组换热器之间,所述工质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至少两组换热器之间。
20、进一步地,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器和工质温度传感器组件;
21、所述工质温度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进液口处工质的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处工质的温度信息。
22、本技术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和如上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底座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能够与电动车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上。
23、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技术通过将至少两组换热器在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中均并联设置,并将至少两个膨胀阀的出液端与至少两组换热器的冷媒进液端一一对应连通,实现膨胀阀与换热器一一对应设置,能够避免膨胀阀最大通过流量的限制,保证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量充足,且至少两组换热器能够同时工作,分别对电池热管理系统内的工质进行降温,达到快速降低工质温度的效果,进而使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解决大热负荷的问题,进而提高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同时电池热管理系统集成度高体积小,便于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液口(11)、第一出液口(12)、至少两个膨胀阀(24)和至少两组换热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工质的流动方向为自所述第一进液口(11)依次流经所述工质进液端(131)、所述工质出液端(13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置有压缩机(21)、冷凝器(22)和储液干燥器(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有吸气温度传感器(26)和排气温度传感器(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有吸气压力传感器(27)和排气压力传感器(2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有至少一个风机(25),所述冷凝器(22)设置于所述风机(25)的出风风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1)种还设有水泵(14)和工质加热器(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器和工质温度传感器组件;
10.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壳体(4)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底座(3)和所述壳体(4)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能够与电动车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液口(11)、第一出液口(12)、至少两个膨胀阀(24)和至少两组换热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工质的流动方向为自所述第一进液口(11)依次流经所述工质进液端(131)、所述工质出液端(132)和所述第一出液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置有压缩机(21)、冷凝器(22)和储液干燥器(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有吸气温度传感器(26)和排气温度传感器(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中还设有吸气压力传感器(27)和排气压力传感器(2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记格,
申请(专利权)人: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