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及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5046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及储能系统,涉及储能电池热管理的技术领域,包括储能电池柜、进风侧板和调节主体;进风侧板与电池模组的侧部对应布置,进风侧板贯穿开设有进风通道;调节主体将进风通道划分出多个调温区,每个调温区与进风窗口连通;由于多个调温区是沿着电池模组的侧壁依次布置,即多个调温区沿着电池模组的前端至后端呈依次排布,利用不同的调温区内的温度不同,使得对应调温区输出的冷气进入到电池模组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同,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电池模组各个电芯位置温度的一致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模组内部在距离出风口不同位置具有温差,导致电池模组内电芯衰减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热管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及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柜式储能系统采用多个电池模组串联组成电池簇,温度成为影响电池簇可用容量的关键要素。柜式储能系统常采用空调方式进行温度管理,以空调制冷为例,一般靠近冷风区对应电芯温度低,远离冷风区对应电芯温度高,温度过高,电池会加速衰老,温度低电池性能也会明显衰减;不同电池模组温度不同造成衰减差异巨大,最终影响了储能系统的可用容量。

2、现有技术中,风冷储能系统中以空调制冷进行风冷降温为例,针对电池模组会采用侧进风,前出风方式进行热交换,通过辐射型结构设计,将冷风强迫导入电池模组侧面,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各个电池模组进风温度一致。

3、但是,侧进风+辐射型导流风道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各个电池模组侧进风温度一致,但仍存在电池模组各电芯温度不一致的情况存在;以空调制冷采用侧进风,前出风方式进行热交换,电池模组风机在前出风口为例,从热交换过程来看,电池模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电池模组内部仍会存在靠近前出风口电芯温度高,远离前出风口温度低的特点,且这种情况使持续的;从长时间尺度上看,这种前后温差的幅度是逐渐拉大的,仍然会导致电池模组内电芯衰减不一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及储能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模组内部在距离出风口不同位置具有温差,导致电池模组内电芯衰减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风冷降温,包括:储能电池柜、进风侧板和调节主体;

3、所述电池模组容置于所述储能电池柜内部,所述储能电池柜的顶部具有进风区;

4、所述进风侧板位于所述储能电池柜内部,且所述进风侧板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部对应布置,所述进风侧板贯穿开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区连通,所述进风侧板对应所述电池模组开设有进风窗口,所述进风通道通过将所述进风区内的冷气经所述进风窗口输送至所述电池模组处;

5、所述调节主体位于所述进风通道内部,所述调节主体用于将所述进风通道划分出多个调温区,每个所述调温区与所述进风窗口连通。

6、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侧板对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开设有多个所述进风窗口,多个所述进风窗口沿着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部间隔布置。

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主体与所述进风窗口的数量对应布置,以使每个所述调温区对应一个所述进风窗口。

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主体包括调节板和驱动机构;

9、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进风通道内部,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进风侧板的内壁滑动密封,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板沿着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以调节对应所述调温区能够接收所述进风区输送冷气的容积范围。

1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主体还包括限位机构;

11、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储能电池柜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具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平行布置,所述限位机构通过所述限位通道与所述调节板卡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板沿着所述限位通道往复移动。

12、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

13、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分别位于所述储能电池柜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限位通道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道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

14、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杆;

15、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调节板连接,所述传动杆具有传动距离,所述传动距离小于或等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窗口的间距。

16、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储能电池柜的顶部至底部依次布置有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所述进风侧板对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均开设有所述进风窗口。

17、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储能电池柜的顶部至底部依次布置有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形成一列,所述电池模组设置有多列,多列所述电池模组依次并排布置于所述储能电池柜内部,任意相邻的两列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进风侧板,每个所述进风侧板内安装有所述调节主体;

18、所述储能电池柜对应所述电池模组的前端或后端具有出风端。

19、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

20、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风冷降温,包括:储能电池柜、进风侧板和调节主体;电池模组容置于储能电池柜内部,储能电池柜的顶部具有进风区;进风侧板位于储能电池柜内部,且进风侧板与电池模组的侧部对应布置,进风侧板贯穿开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与进风区连通,进风侧板对应电池模组开设有进风窗口,进风通道通过将进风区内的冷气经进风窗口输送至电池模组处;调节主体位于进风通道内部,调节主体用于将进风通道划分出多个调温区,每个调温区与进风窗口连通;由于多个调温区是沿着电池模组的侧壁依次布置,即多个调温区沿着电池模组的前端至后端呈依次排布,利用不同的调温区内的温度不同,使得对应调温区输出的冷气进入到电池模组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同,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电池模组各个电芯位置温度的一致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模组内部在距离出风口不同位置具有温差,导致电池模组内电芯衰减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用于对电池模组(400)进行风冷降温,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池柜(100)、进风侧板(200)和调节主体(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板(200)对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400)开设有多个所述进风窗口(202),多个所述进风窗口(202)沿着所述电池模组(400)的侧部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300)与所述进风窗口(202)的数量对应布置,以使每个所述调温区对应一个所述进风窗口(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300)包括调节板(301)和驱动机构(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300)还包括限位机构(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03)包括第一滑道(313)和第二滑道(32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2)包括驱动电机(312)和传动杆(32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储能电池柜(100)的顶部至底部依次布置有多个所述电池模组(400),所述进风侧板(200)对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400)均开设有所述进风窗口(2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储能电池柜(100)的顶部至底部依次布置有多个所述电池模组(400)形成一列,所述电池模组(400)设置有多列,多列所述电池模组(400)依次并排布置于所述储能电池柜(100)内部,任意相邻的两列所述电池模组(400)之间布置有一个所述进风侧板(200),每个所述进风侧板(200)内安装有所述调节主体(300);

10.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用于对电池模组(400)进行风冷降温,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池柜(100)、进风侧板(200)和调节主体(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板(200)对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400)开设有多个所述进风窗口(202),多个所述进风窗口(202)沿着所述电池模组(400)的侧部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300)与所述进风窗口(202)的数量对应布置,以使每个所述调温区对应一个所述进风窗口(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300)包括调节板(301)和驱动机构(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主体(300)还包括限位机构(3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的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03)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运杰裴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领充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