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循环水养殖池。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养殖方式:如池塘、网箱、大水面、滩涂等存在占地面积大、养殖地域受限、污染环境、土地富营养化、易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等劣势,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随着水产养殖需求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成为了水产养殖的新目标,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正是其核心和主要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的池塘养殖,养殖池体积更小,养殖池内的水质更易进行控制,且养殖池可以建设在室内,防止外部环境对水产养殖产生影响。
2、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池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实现最佳养殖对象生长条件、池水循环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传统的养殖池多为圆形和跑道式,所以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使用时会因尺寸较小而受到限制。最大的圆形养殖池只能做到10米直径,因为需要利用养殖池内的水体流态起到一定的集污效果,圆形养殖池内的“漩涡”形流态较容易集中池内悬浮物至养殖池中央排污口,但当养殖池直径过大时,水体旋转流动效果减弱,养殖池集排污效果就会变差;而跑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循环水养殖池,包括养殖箱体,养殖箱体为长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体的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分隔板平行于养殖箱体的长边设置,分隔板将养殖箱体分割成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两个区域,分隔板两端均不与养殖箱体的短边接触,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相连通形成循环体结构,所述第一养殖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养殖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养殖区与第一养殖区的结构相同并且呈轴对称设置,第一斜面的底端与第二斜面的顶端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对应的,第二斜面的底端与第一斜面的顶端的连接处也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的最底端形成集污区,所述集污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循环水养殖池,包括养殖箱体,养殖箱体为长方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体的中部设置有一分隔板,分隔板平行于养殖箱体的长边设置,分隔板将养殖箱体分割成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两个区域,分隔板两端均不与养殖箱体的短边接触,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相连通形成循环体结构,所述第一养殖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养殖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养殖区与第一养殖区的结构相同并且呈轴对称设置,第一斜面的底端与第二斜面的顶端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对应的,第二斜面的底端与第一斜面的顶端的连接处也形成一个阶梯状结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的最底端形成集污区,所述集污区内设置有一虹吸板,虹吸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养殖箱体的长边框和短边框上,将集污区合围成一个三角区域,三角区域设置有一排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与养殖箱体的短边之间设置有一可拆卸的隔离板,隔离板为不透水结构,隔离板时将养殖箱体分成独立的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养殖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槽,第一进水槽内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外接有泵体,第一进水槽的下端封闭,上端开设有栅栏口,栅栏口将第一进水槽与第一养殖区连通,并且栅栏口的位置高于第一养殖区的水位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循环水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养殖区相对第一进水槽的一侧向外凸出设置有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内设置有溢流管和排水口,溢流管上端开口,溢流管的高度根据需要设定,溢流管的下端承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行,吴家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陆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