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结构、治疗头及射频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476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2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极结构、治疗头及射频治疗仪,所述电极结构包括电极本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电极本体表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总面积一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间隔排布;其中,位于外围的电极的宽度小于位于内围的电极的宽度。本技术方案将外围电极的宽度设置为小于内围电极的宽度,从而增大外围电极的横截面积,进而缩小外围电极的两端的电荷密度的差值,使得电荷在电极上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美容仪器,特别涉及一种电极结构、治疗头及射频治疗仪


技术介绍

1、射频治疗仪通过对皮肤施加射频电场,利用射频电场穿过皮肤组织时产生的热效应,促使新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形成,从而对皮肤产生提拉和紧致的效果。作为非侵入式技术,射频已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

2、双极式射频技术因更加安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射频美容仪产品中,由于射频属于高频交流电,会引发边缘效应,即电流在导体中的分布并非均匀分布,通常在正极靠近负极端以及负极靠近正极端的边缘区域内具有显著的射频加热。传统双极射频美容仪,通常在治疗面上设置点阵电极,使正负极交错排布,以形成绵密的电场,但由于边缘处的电极主要与单侧的异性电极产生电场,边缘电极中的电荷会集中在里端,从而导致该处皮肤温度过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结构,旨在解决电荷在电极结构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极结构包括电极本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电极本体表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总面积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本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电极本体表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总面积一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间隔排布,其中,位于外围的电极的宽度小于位于内围的电极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穿插排布,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外围电极以及第一内围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外围电极以及第二内围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呈类螺旋形排布,所述第一外围电极在拐角段处的宽度小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本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电极本体表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总面积一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邻且间隔排布,其中,位于外围的电极的宽度小于位于内围的电极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穿插排布,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外围电极以及第一内围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外围电极以及第二内围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呈类螺旋形排布,所述第一外围电极在拐角段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外围电极在直线段处的宽度,所述第一内围电极在拐角段处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围电极在直线段处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呈螺旋形排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连续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分段设置,分段后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分段后的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相邻且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数量为n条,所述第二子电极的数量为 n+1条,每一所述第一子电极设于两所述第二子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宋硕黄上快雷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半岛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