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却介质流的热交换器、尤其是增压空气冷却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管,其中,这些管在端部侧分别容纳在管底座中,其中,两个管底座之间的管容纳在壳体中,壳体与管底座流体密封地连接,其中,沿限界壳体的外壁部,有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由向外指向的成型部构造成,其中,冷却剂通道具有朝壳体的内部容积的方向指向的开口,经由开口,使得冷却剂通道与壳体的内部容积流体连通。
技术介绍
1、上述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通过ep 2728 155a1或通过wo 2011/061311 a1已知。增压空气冷却器用于对在现代内燃机中用于例如通过涡轮增压器提高性能的增压空气进行冷却。对增压空气的冷却越强,那么内燃机的性能提高就越大。因此,在增压空气冷却器中的非常有效的热交换是期望的。
2、在这样的用于冷却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增压空气被引导通过被冷却剂绕流的管,从而在热的增压空气与较冷的冷却剂之间发生热传递。
3、管间隔开地布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壳体中,从而在管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冷却剂流可以流过流动通道以进行热传递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冷却介质流的热交换器(1)、尤其是增压空气冷却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管(2),其中,在彼此相邻布置的管(2)之间分别布置有流动通道(4),其中,所述管(2)在端部侧分别容纳在管底座(3)中,其中,在两个管底座(3)之间的管(2)容纳在壳体(5)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管底座(5)流体密封地连接,其中,沿限界所述壳体(5)的外壁部,有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6、7)、尤其是两个冷却剂通道(6、7)通过向外指向的成型部(8)构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6、7)具有朝所述壳体(5)的内部容积的方向指向的开口(9),所述冷却剂通道(6、7)经由所述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冷却介质流的热交换器(1)、尤其是增压空气冷却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管(2),其中,在彼此相邻布置的管(2)之间分别布置有流动通道(4),其中,所述管(2)在端部侧分别容纳在管底座(3)中,其中,在两个管底座(3)之间的管(2)容纳在壳体(5)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管底座(5)流体密封地连接,其中,沿限界所述壳体(5)的外壁部,有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6、7)、尤其是两个冷却剂通道(6、7)通过向外指向的成型部(8)构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6、7)具有朝所述壳体(5)的内部容积的方向指向的开口(9),所述冷却剂通道(6、7)经由所述开口与所述壳体(5)的内部容积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开口(9)被隔板(10)覆盖,并且所述隔板(10)布置在所述壳体(5)的外壁部的向内指向的具有所述冷却剂通道(6、7)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具有多个由接片(12)彼此间隔开的贯穿开口(11),其中,所述贯穿开口(11)与所述管(2)之间的流动通道(4)对齐,并且所述接片(12)与所述管(2)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冷却剂通道(6、7),并且所述两个冷却剂通道(6、7)中的一个冷却剂通道的至少一个开口(9)被隔板(10)覆盖,或者所述两个冷却剂通道(6、7)的两个开口(9)中的每个开口都被隔板(10)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与所述管(2)和/或所述壳体(5)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在所述贯穿开口(11)和所述接片(12)的区域中与所述管(2)以如下方式焊接,即,所述接片(12)与所述管(2)焊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利弗·利特克,马库斯·施密德,
申请(专利权)人: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