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技术介绍
1、接线盒分为带尾线的接线盒和不带尾线的接线盒这两类,带尾线的接线盒一般是指正极接线盒或负极接线盒,不带尾线的接线盒一般是指零级接线盒。
2、带尾线的接线盒由于外部线缆较长,接线盒及线缆外形不规则容易发生缠绕,而不带尾线的接线盒无线缆,外形规则。在组装含有接线盒的产品时,带尾线的接线盒和不带尾线的接线盒都需要,因此需要进行无序上料,而现有的上料方式虽然考虑到了在同一上料装置中配置不同的上料结构对这两类接线盒分别上料,但现有的上料过程无法调整接线盒的姿态,导致增加了后续处理环节的处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旨在实现在无序上料过程中,能够将不同类的接线盒调整至正确的姿态,以降低后续处理环节的处理难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视觉传感器和振动盘,所述第一视觉传感器检测第一类接线盒在所述振动盘中的姿态,并由所述振动盘调节所述第一类接线盒的姿态;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视觉传感器和翻转模组,所述第二视觉传感器检测第二类接线盒在所述翻转模组上的姿态,并由所述翻转模组调节所述第二类接线盒进行的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的下端设有入料口,所述提升机的上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振动盘靠近所述出料口布置,所述第一类接线盒从所述入料口进入所述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视觉传感器和振动盘,所述第一视觉传感器检测第一类接线盒在所述振动盘中的姿态,并由所述振动盘调节所述第一类接线盒的姿态;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视觉传感器和翻转模组,所述第二视觉传感器检测第二类接线盒在所述翻转模组上的姿态,并由所述翻转模组调节所述第二类接线盒进行的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还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的下端设有入料口,所述提升机的上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振动盘靠近所述出料口布置,所述第一类接线盒从所述入料口进入所述提升机,通过所述提升机提升至所述出料口,并从所述出料口运动至所述振动盘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模组包括驱动电机、安装框以及两个盖体组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安装框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框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所述安装框具有两侧贯通的容纳槽,所述第二类接线盒置于所述容纳槽中,两个所述盖体组件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的一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盖体组件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活动,以分别打开或者关闭与其相对应侧的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盖体组件均包括盖板和驱动件,所述盖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盖板传动连接;每一所述盖板包括相对布置的两子翻板,所述两子翻板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框,并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对应侧的槽口的两相对边,每一所述驱动件包括两气缸,所述两气缸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宇辉,周宇超,李加林,廖雁书,熊丰强,董天雪,许均渠,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